"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宋·释祖钦《偈颂一百二

运鹏说人啊 2025-04-27 10:51:44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宋·释祖钦《偈颂一百二十三首·第九十》 今日共品宋代高僧释祖钦这首禅门偈语。四句短章如斧劈柴,直剖生命本源的究竟义,且让我们逐字寻幽: 首句"有物先天地",以"物"字破题,却非世俗认知的形质之"物"。当世人惯以"物"指称具象存在时,禅师偏借这个"有"字,指向超越名相的本体——它先于天地成形之前便已存在。要知道,在中华文化里,"天地"已是亘古象征,《庄子》言"天地与我并生",《周易》称"天地之大德曰生",而此"物"竟能超越天地之先,恰如《道德经》"先天地生"的道体,是不可言说的存在本身。禅门常说"说一物便不中",此"物"非物,乃破执之筏。 次句"无形本寂寥",继以"无形"破相,以"寂寥"显体。这里的"无形",不是空气能量之类的物质性无形,而是连"形"的概念都未曾生起的本然状态——在天地未分、阴阳未判之时,它早已廓然无象。"本寂寥"的"本"字,点出这正是生命的本来面目:它独立无待,不与万法为侣,如《易经》所言"寂然不动",却含藏万有。这种"寂寥"不是孤独,而是超越二元对立的绝对自在,是"孤明独照"的本体境界。 第三句"能为万象主",笔锋一转,从本体论落入实践论。"万象"即森罗万相,是心识显化的一切现象。佛家说"相由心生",儒家讲"万物皆备于我",此处"主"字,并非主宰操控,而是"主人翁"之意——生命本源才是真正的"主人",我们日常以为的"自我",不过是它投射在现象界的幻影。这个"主人"默默支撑着呼吸言笑、觉知创造,却常被妄念遮蔽:当我们被情绪左右、被欲望牵引时,正是"仆人"篡夺了"主人"之位。唯有体认这"万象主",方能在红尘中做得了主。 末句"不逐四时凋",揭示本体的永恒性。"四时"象征时间流转、万物变迁,草木随季节荣枯,生命依轮回生灭,而本源却超越生灭——它不随现象变化,正如《心经》所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这里的"不逐",是不为所动的自在:不是强行对抗变化,而是深知本体如如不动。就像明镜照万物,镜体从未被影像染着;万川映月,月影虽变,月性恒明。 四句偈语层层剥茧:从"有物"破现象之执,以"无形"显本体之空,借"万象主"明体用之妙,用"不凋"证永恒之真。这不是玄奥的哲学概念,而是直指每个人的生命实相——当我们在声色犬马中迷失时,可曾记得:这能听能看、能觉能知的"主人翁",本就超越时空,寂然自足?千年前的禅门机锋,至今仍在叩问:你,找到自己生命的"主人"了吗?

0 阅读:0
运鹏说人啊

运鹏说人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