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1年除夕,乾隆瞄了一眼太监送来的牌子说:“今晚传愉妃前来侍寝。”太监倍感惊愕:愉妃已经78岁,皇上怎么还会想到与她共度良宵?太监不敢说什么,赶紧依令而行。 听到消息的愉妃也很是惊讶,一番思量后,便是一脸释然。多年不见,或许这便是今生的最后一面,能有这样的结局,也算圆满,便梳妆整理容颜,欣然前往。去时,愉妃抬头便是红瓦白墙,低头尽是层层的台阶,有多少情爱和思念能抵得住这冷硬的宫墙,都只是徒劳罢了! 人老了就总是会追忆往昔,乾隆皇帝身边能追忆往昔的老人,就只剩下愉妃了。他们见面后,既陌生又熟悉,不似夫妻,却像多年的好友,诉说着过往,说年轻时的情谊,说对儿子永琪的思念和惋惜,说这些年经历的桩桩件件,一番闲谈,倒也舒心。 这一次见面后,不多久,愉妃就去了,去的时候安详从容。 单提愉妃,很多人都不知道她是谁,但一提到她是五阿哥永琪的母妃,大家就会对这个人具体化,毕竟当年的电视剧《还珠格格》现在还让人百看不厌。要说愉妃这个人,也有很多影视化的形象,无疑都是温婉贤良的,不争不抢。
但是身在皇帝的后宫,这样的人要么被当枪使,早早没了性命;要么冷冷清清,无人问津的过完这一生。然而愉妃却是活得最久的一位,并且位居妃位长达47年,据说她死后,乾隆皇帝就用了“长寿”的由头,将她追封为愉贵妃,这殊荣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这不禁让人好奇,她是如何做到的? 在乾隆还没有成为皇帝时,愉妃就在王府里侍奉了,她从始至终都没有存在感。等到乾隆登基后,也只被封为“常在“,通俗一点说,连个妾都不算。她相貌平平,又无娘家可以依仗,只能安静的过自己的日子。
但有时劣势也是优势,后宫的妃子并非都是乾隆皇帝喜爱的,很多都是为了平衡朝堂势力纳进来的,一旦与朝堂牵扯多了,皇帝也是厌烦的,那么有处安静的寝宫,有个没那么多事的解语花陪着,乾隆自然是乐得其所。 就这样乾隆皇帝就成了愉妃那里的“常客“。愉妃明白自己的处境,也很懂自己的优势,每次都能抚平乾隆烦躁的心情,让他顺心顺意,渐渐的也就入了乾隆的眼,并对她另眼相待,恩宠不断。 一来二去,愉妃就为乾隆皇帝生了个儿子—五阿哥永琪,乾隆很高兴直接就封了她为愉嫔,同年又封为愉妃。愉妃一生的悲喜都来源于她的儿子,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五阿哥永琪是个精才绝艳之人,善骑射,精通满、汉、蒙古三种语言,不仅书法绘画方面有建树,还深谙天文地理,是个全才,放现在就是妥妥的学神。 这样的儿子,乾隆皇帝怎么能不钟爱。后来还发生了一件事情让乾隆更加器重五阿哥永琪。那年乾隆52岁,和阿哥们在圆明园九州清宴殿宴请朝臣,觥筹交错后,圆明园九州清宴殿突然起火,火势又急又大,蔓延的极快,此时乾隆皇帝正被困在大火之中,无法脱险,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阿哥和朝臣们惊慌失措,却没人敢来救他。
乾隆皇帝此时是绝望的,以为自己会命丧在大火之中,就在要放弃的那一刻,他看见了永琪逆着人群,毫无犹豫的冲进火海,将他背了出来。
那一刻他内心是震撼的,作为皇家的一份子,他深刻体会过皇家的冷血,或许自己被烧死是很多人乐享其成的,权力的争夺从来不在乎什么父子情深。这一刻,他也了然自己该如何打算! 从圆明园回来后,乾隆皇帝爱屋及乌,对待愉妃更是经常嘉奖赏赐,愉妃最受恩宠时为妃位之首,协理后宫。
乾隆皇帝当时已经动了要传位于五阿哥永琪的心思,可是天妒英才,五阿哥永琪年纪轻轻就因病去世了,这让乾隆皇帝非常悲痛惋惜,为了不睹物思人,乾隆便不再去见愉妃,愉妃也慢慢淡出了乾隆的视线,在自己的寝宫过着思念儿子的日子。 古代的女子没有太多选择,无论好坏便是一生,就看你在这无尽的岁月中能挣到什么便是什么。现代的女子,选择倒是多了,可依然会有很多挣扎,想要的太多,可是没有谁的一生是应有尽有的,关键看你自己如何取舍! 未来的时间里,请有自己的认知,让内心变得强大而充盈;请有自己的爱好和坚持,让生活多姿多彩,充满期待;请有自己的节奏,不要只生活在爱恨里,可以去更远的地方,见天地,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