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听布谷声声唱 又听到布谷鸟在歌唱。那歌声响亮、清脆、悠远,伴着我儿时的记忆,让

沧海一粟情感 2025-04-27 09:35:17

又听布谷声声唱 又听到布谷鸟在歌唱。那歌声响亮、清脆、悠远,伴着我儿时的记忆,让我欣喜,让我回味。 布谷鸟的催唱,就如同小孩们还在酣睡,被大人唤醒:起床,读书了。 布谷鸟飞速快,我们一般“未见其人,只闻其声”。 小时候,听到麦田里布谷叫,我蹑手蹑脚一探究竟。它和鸽子大小差不多,麻雀一样羽毛,飞走了,我也未能睹见它的红色的口腔上部和舌部。 布谷得名原因影响最大的传说,是关于古蜀皇帝的故事。杜宇皇帝,人称望帝,被迫让位于他的臣子。他在山林隐居,死后化为布谷鸟,时时啼鸣,诉说自己的凄苦、哀怨。所以布谷鸟又叫子规、望帝、杜宇、催归等等。 文人墨客把布谷鸟和啼血、悲伤想象到了一起。而我更喜欢它“杜鹃”的别名,像花一样给人们带来愉乐的美感。 布谷鸟代表着勤劳,播下夏的种子,收获秋的果实。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布谷鸟一叫,村村都进入了夏收的备战状态。 先是压场。选一块场地,清理走野草、砖头,用铁耙耧耧,然后用牛拉着石碾滚碾平、整实,以待麦子上场。选个集日,步行前去置办草帽、镰刀、扫帚、木锨之类,渐渐买草腰了。准备就绪,单等先割哪块地了。 当地农村有四大费劲,即“拓坯、盖房、割麦、扬场”。割麦的时候,太阳毒辣辣的,人弯腰一镰一镰割着,然后放到腰子上。割多半天,捆个儿,麦芒直扎人的胳膊。然后车拉肩挑搬到场上去。 田间阡陌,人来人往,热火朝天,见面仍不忘打招呼:“割了几块了?快收完了吧?”。 路上,都是遗落的麦秸、麦穗;场上,早已堆成小座座小山。 轮到打场上,就早早铺开晒晒,翻翻,依旧用牛拉石碾滚的方式碾压,挑走麦秸,余下糠和粒,然后扬场分开。倘若风过小,便只能等待风来。扬场时,邻居互相帮忙,说着祈求丰收的吉祥话。 我也曾割过麦子。不一会儿,汗珠流淌,手上磨出水泡,还折了两把镰刀。爹开玩笑说:“孩子,你不是种庄稼的命。”我当时想,我好好学习,千万不能一辈子和土坷垃打交道了。 真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随着振兴乡村的步伐,农村的劳动方式已今非昔比。“拓坯、扬场”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盖房、割麦”也大大节省了人的气力。 又闻布谷声声唱,我听到了一种浓重的乡音,带着故乡麦田的香味;我唤起了一种儿时的记忆,有父母的勤劳、乡风的淳厚和伙伴们的欢笑……

0 阅读:0
沧海一粟情感

沧海一粟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