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03年慈禧太后在颐和园赏雪时拍的照片。好家伙,多亏有这照片,咱才有机会见识到真实的慈禧太后啥模样,跟咱平常脑海里想的,简直天差地别。 照片里,慈禧裹着厚厚的貂皮大氅,站在昆明湖畔的汉白玉栏杆旁。她没戴那些夸张的珠宝首饰,就简单挽了个发髻,插着几支素雅的银簪。最让人意外的是她脸上的表情——嘴角微微上扬,眼睛眯成一条缝,活像个看见孙儿回家的普通老太太。这哪像咱们印象中那个垂帘听政、心狠手辣的"老佛爷"啊! 要知道,拍这张照片那会儿,慈禧已经68岁了。照相机在当时可是稀罕物件,整个大清国都没几台。伺候的太监说,老太后起初死活不愿意拍,嫌这"洋玩意儿"会吸人魂魄。后来是光绪皇帝亲自示范,站在雪地里让人拍了一张,慈禧才勉强答应试试。 那天颐和园刚下过雪,太监宫女们忙活了一早上,把最好的观雪位置收拾出来。铺红毯的铺红毯,撑华盖的撑华盖,结果慈禧摆摆手全给撤了。她就想简简单单看个雪景,还特意嘱咐摄影师别搞那些虚头巴脑的排场。这张照片拍完,慈禧盯着显影出来的相片看了半天,突然说了句:"原来哀家长这样啊。"把周围人都逗乐了。 仔细看照片背景,昆明湖冻得结结实实,十七孔桥上的积雪还没扫干净。有个小宫女躲在远处的廊柱后面偷看,估计是头回见着照相机,好奇得不得了。慈禧脚边放着个铜手炉,据说是她最心爱的那只,冬天走哪儿带哪儿。这些细节拼在一起,倒让人想起老家过年的光景——老太太坐在屋檐下烤火,小辈们围着转悠,哪有什么深宫怨仇。 可转念一想,就在拍这张照片的前两年,慈禧还下令把珍妃推进井里。拍完照片的后一年,她就过七十大寿,光修颐和园就花了三千万两白银。同一个人,怎么能在赏雪时慈眉善目,转身又干出那些狠心事呢?宫里的老嬷嬷说过,慈禧冬天最爱喝杏仁茶,见着流浪猫都要喂两口,可批起奏折来,朱笔一挥就是满门抄斩。 照片左下角有个模糊的人影,应该是李莲英。这个最得宠的大太监,这会儿正弯腰给主子整理衣摆呢。说来也怪,慈禧对太监宫女向来宽厚,动不动就赏银子,可对维新派却毫不手软。戊戌六君子的血还没干透呢,她倒有闲心在这儿赏雪拍照。 现在这张照片保存在故宫博物院,玻璃展柜前总挤满游客。大伙儿凑近了看,有人嘀咕"还挺面善",有人撇嘴"装模作样"。有个历史系的大学生盯着照片看了半天,突然跟同学说:"你们发现没,她站的位置,正好能看见被英法联军烧毁的清漪园旧址。" 想想真是讽刺。慈禧这辈子最恨洋人,可偏偏是洋人的相机留下了她最真实的模样。她处心积虑想要留名青史,结果后人记住的,不是正史里的"孝钦显皇后",而是这张雪地里偷着乐的老太太形象。要是她泉下有知,不知道会不会气得把相机给砸了? 看着照片里慈禧被寒风吹红的鼻头,忽然觉得历史书上的黑白画像太单薄了。那些盖棺定论的"祸国殃民""奢靡无度"的评语,好像都解释不了她此刻眼神里的那点温柔。你们说,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慈禧?是史书里的恶毒太后,还是照片中这个怕冷的老太太?或许人本来就有很多面,就像昆明湖的雪,看着纯净,底下却藏着百年的淤泥。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这是1903年慈禧太后在颐和园赏雪时拍的照片。好家伙,多亏有这照片,咱才有机会见
凌春随心生活
2025-04-27 08:14: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