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运营承压已不是秘密,矛盾往往以医院降薪、员工讨薪的形式爆发,最极端的表现是债台高筑后彻底的崩盘——医院破产。2024年,广东梅州嘉应医院破产倒闭,这家始建于2009年的梅州市市直公立综合性二级医院,在历经10个月的薪资拖欠后,最终宣布停诊。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全国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在20年间几近翻倍,从2004年的26.16%升至2021年的45.18%;负债规模在过去10年内增加近3倍,2010年全国公立医院负债总额近5113亿元,2021年这一数据增至1.92万亿元。 公立医院的债务主要来自盖大楼、购买仪器设备、人才引进,还有部分债务在经营过程中不知不觉形成,比如:买药品耗材没有马上付款,久而久之逾期应付药品耗材款金额增加,形成债务。 一般而言,公立医院收入主要来自医疗服务收入和财政补贴。财政补贴力度受各地财力影响,从全国范围看,财政补贴在公立医院收入中占比不足10%,整体而言医院主要依靠自身业务开展实现营收。 医院收入缩水的成因复杂,既有区域竞争激烈导致患者流失的外部原因和医院精细化管理不到位的内部原因,也有药品耗材零加成、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政策性原因。 ✔️药品耗材零加成。过去公立医院可以在药品和耗材实际采购价格基础上加价15%销售给患者。为破除“以药养医”,进一步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2017年9月和2019年底,药品和耗材加成分别取消。由此带来的医院收入减少通过各地建立补偿机制消化,归纳起来即是80%靠调整医疗服务价格、10%靠政府投入、10%靠医院自身精细化管理。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自2019年,国家医保局从试点到全国推行DRG(按病组付费)/DIP(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代表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截至2024年,改革已覆盖26个省份。 不同于过去按医疗项目付费的方式,DRG根据疾病类别和患者情况等因素,把患者分入不同诊断相关组。医保部门为不同疾病组设定固定的“打包价”,并按照这个标准价格与医院结算。 DIP是在DRG基础上,运用大数据对疾病做更细致的分类组合,按分值付费。年底,医保部门以各医院所提供服务的总点数为分子,以区域医保基金支出预算总额为分母,得出每个点的实际价值,再按各医院实际点数付费。 与此同时,两种支付方式都还受区域医保资金总额控制,即医保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基金收入情况,以收定支,对某一区域的医保基金支出设定上限,确保医保基金收支平衡、可持续运行。 以往按项目付费阶段,医保部门被动埋单,按照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实际费用承担医保需要支付部分,患者治疗项目越多,医院收入越多。而DRG/DIP付费模式下,医院不仅要避免单个病例超支,还要承受区域总额控制的双重压力,与同区域医疗机构在当地医保基金池中竞争。 ……
公立医院运营承压已不是秘密,矛盾往往以医院降薪、员工讨薪的形式爆发,最极端的表现
绮南随心生活
2025-04-27 07:11:55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