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我们国家是亲戚!”上世纪,在苏联和美国的干涉下,中国补给舰在研发过程中被

糖果乐园魔导 2025-04-26 20:20:27

“中国和我们国家是亲戚!”上世纪,在苏联和美国的干涉下,中国补给舰在研发过程中被卡脖子,就在四处问路无门之际,芬兰不顾两国威胁站了出来,并将一项军事技术交给了我们。按理说,中国和芬兰地理上相距很远,应该扯不上任何关系,但为何芬兰人们会说中国与芬兰是亲戚呢? 2006年8月的北太平洋上,中国海军"洪泽湖"号补给舰和"青岛"号导弹驱逐舰组成的舰艇编队正在执行访问美国、加拿大和菲律宾的和平外交任务。突然间,一场罕见的台风将舰队团团围住,巨浪如山,一波接一波地冲击着舰体。"洪泽湖"号虽然有着2万多吨的排水量,但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显得异常渺小。 金一南将军后来回忆道:"舰艇的前悬窗距离海面高度有17米,滔天巨浪却能扑面而上。军舰前面的信号灯被打得踪迹全无,2公分厚的钢板弹药箱被打弯曲,甚至连锚链舱都涌进了30吨海水无法救援。"这场台风持续了整整两天半,补给舰的龙骨和甲板被巨浪击打得嘎吱作响,仿佛随时可能断裂。然而,中国军舰顶住了风浪,胜似闲庭信步般地穿越了台风风眼,创造了世界各国海军舰艇难以打破的记录。 这艘满载排水量达21740吨的"洪泽湖"号,是怎样的一艘舰船,能够经受住如此严峻的考验?回溯它的历史,这艘1981年4月23日服役的舰船,有着"中华补给第一舰"的美誉——它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代综合补给舰。 2002年,"洪泽湖"号创造了更为壮观的成就——完成了中国海军的首次环球航行。在132天的时间里,它航行了超过3.3万海里,穿越波涛汹涌的大洋,访问了分布在五大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次环球航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远航,更是中国海军远洋作战能力的一次重要检验。 "洪泽湖"号的传奇不止于此。在它38年的服役生涯中,它共创下16项纪录,包括"首次环球航行"和"首次通过巴拿马运河"等。它10余次赴南沙执行战勤保障,足迹遍布三大洋五大洲,访问过26个国家的29个港口,总航程超过33万海里——这相当于绕地球15圈多! 2018年,"洪泽湖"号光荣退役,结束了它为中国海军保驾护航的使命。两年后,它被安置在泰州市的海军舰艇文化园,距离中国海军诞生地白马庙仅4公里。在那里,这艘功勋舰继续以另一种方式讲述着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60年代,中国成功完成了原子弹爆炸试验,核武器研发进入了新阶段。正如当时军工部门的说法,原子弹不但要"炸得响"还要"打得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开始研发远程导弹,而这就需要一系列配套设施,包括远洋测量船和打捞船。这些船只需要在大洋上长时间工作,远离海岸线,这就产生了对远洋补给舰的迫切需求。 就这样,代号为"718"的远洋补给保障类舰船工程启动了。这个工程最终孕育出了905型综合补给舰,也就是后来的"洪泽湖"号。然而,远洋补给舰的建造绝非易事,特别是对于当时技术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 补给舰最核心的技术在于其综合补给系统。这套系统包括液货补给和干货补给两部分,能够在海上为航行中的舰船传送水、燃油和食物等物资。看似简单的过程,实际上有着极高的技术难度——它必须保证在各种海况下都能正常运行,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惊涛骇浪。而这套系统的成本和制造难度都极高,当时的中国根本无法独立研发。 70年代初,中国开始尝试自主研制油水补给系统,但很快就遇到了瓶颈。六机部——当时负责造船的部委——决定派人前往芬兰寻求技术合作。当时的国际形势复杂,苏联和美国都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在这种背景下,芬兰方面表现出了罕见的友好态度,积极组织交流和参观活动。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芬方甚至安排中国代表团参观了苏联的"斯万塔"补给舰,这一行为很快被苏联方面发现。苏联随即提出了严重抗议,甚至威胁要取消与芬兰的订单。面对强大的压力,芬兰官方不得不放弃向中国出口相关设备。 这看似是技术合作的终结,但芬兰人做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决定——他们私下向中国提供了全套的补给系统技术资料。这一关键举动为中国突破技术瓶颈提供了宝贵线索。 即使有了设备和船只的设计资料,中国仍面临着补给作业流程的空白。补给时两艘船的距离应该是多少?操作流程该如何进行?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国又转向了另一个友好国家——巴基斯坦。

0 阅读:169
糖果乐园魔导

糖果乐园魔导

糖果乐园魔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