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28岁女子接了一通电话后,不顾家人忧虑,将自己的骨髓无偿捐献给一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4-26 18:19:12

2017年浙江,28岁女子接了一通电话后,不顾家人忧虑,将自己的骨髓无偿捐献给一名15岁白血病男孩。当得知男孩已经康复后,女子:“我要见他一面!”谁曾想,听了男孩的话,女子竟泪流满面! 2017年春天,浙江省某医院的走廊里飘着消毒水的气味,二十八岁的许艾菲握着手机站在窗边,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电话那头是省骨髓库的工作人员,他们查到了八年前她在大学献血车里留下的两管血样,现在有个十五岁的白血病男孩与她配型成功。 搁下电话的许艾菲在窗台上趴了十分钟,玻璃上倒映着她单薄的身影——九十多斤的体重,扎着马尾辫,鼻梁上架着细框眼镜。 八年前那个扎着丸子头在献血车前排队的女学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血样会在八年后成为别人的救命稻草。 男孩的病情报告在三天后送到了许艾菲手里,巨核细胞白血病,治疗费已经掏空了这个普通家庭。 骨髓库工作人员特意提醒,如果决定捐献就要做好长期准备,因为患者体重有130斤,她必须先增重到符合捐献标准。 从那天起,许艾菲的办公桌上永远摆着坚果和牛奶,原本细嚼慢咽的姑娘开始往嘴里塞饭团,午休时间绕着公司大楼跑步。 三个月后体检时,护士看着体重秤上长了二十斤的姑娘,笑着在表格上盖了合格章。 九月初的早晨,医院采血室冷气开得很足,针头扎进静脉时,许艾菲盯着天花板上的节能灯管。动员针需要连续打四天,早晚各一针。 到第三天,胳膊上密布的针眼像撒了把芝麻,同病房的老太太看着都心疼,偷偷塞给她两个熟鸡蛋。 真正采集造血干细胞那天,两台机器嗡嗡作响,左右手臂各插着粗针头,殷红的血液在透明管子里循环往复。 医生每隔半小时过来检查她的体温,护士长拿着热毛巾帮她敷发麻的腰。整整五个小时不能动弹,连挠痒都要别人帮忙。 结束后她踉跄着冲进厕所,出来时发现走廊墙上贴着自己捐献过程的直播截图——原来医院为了宣传捐献知识,把她发在社交平台的照片做成了科普展板。 这场捐献在医学档案里只是普通案例,但对那个叫种发展的男孩来说,24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是重生的火种。 治疗期间,男孩父母托骨髓库转交过三次手写信,信纸带着医院特有的来苏水味道,字迹歪歪扭扭却一笔一画认真。 他们不敢问恩人姓名,只能在信里反复说着"好心人"三个字。 次年春天,央视演播厅的聚光灯下,许艾菲盯着大屏幕里戴着口罩的男孩。化疗让他的头发还没长齐,但眼睛亮晶晶的。 视频里的少年说等病好了要当警察,因为想保护像许姐姐这样的好人。 导播切镜头时,许艾菲悄悄抹了下眼角——她突然想起小学同桌,那个没能等到合适骨髓的小女孩,课桌里还留着半盒没吃完的彩虹糖。 现在许艾菲成了骨髓库的常客,每年都要去做志愿者培训。 有回在社区做宣讲,有个大妈拉着她手问:"闺女,抽那个什么细胞真不伤元气?"她撩起袖子展示针眼早就不见的胳膊,顺手往大妈兜里塞了本捐献指南。 手册封面上印着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中华骨髓库累计库容达328万人份,为临床提供造血干细胞1.5万余例。 医院走廊的科普展板早已更新换代,但那张五个小时捐献的直播照片还在循环使用。 偶尔有病人家属驻足细看,会注意到照片角落里有个穿条纹病号服的背影——那是种发展出院前偷偷拍的,少年人把右手举在耳边,比了个不太标准的敬礼姿势。 主要信源:(央视网——感动 | 这个浙江姑娘火了 因为什么获得10万+网友点赞?)

0 阅读:1409

评论列表

沉默不语

沉默不语

1
2025-04-27 01:40

如果救人是在不损害我个人身体财务的情况下我是可以救人的

良奥谈娱乐圈

良奥谈娱乐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