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少将副旅长李绍嘉拉响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 李绍嘉,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3军156师468旅少将副旅长,在南京保卫战中负责坚守光华门。1937年12月11日上午,日军开始向南京光华门进攻。在与日军的血战中,李绍嘉身先士卒抱着轻机枪战斗在最前沿,身上多处受伤。 这个广西山沟里走出来的农家娃,用生命给“将军”二字重新下了定义。咱们现在看电视剧里的将军都是坐镇后方挥斥方遒,可李绍嘉带着兵守在光华门城垛后头,军装上全是火药烧焦的破洞。12月12号那天,守城部队接到撤退命令,他偏要折回去救被困的兄弟——就像当年在淞沪会战,子弹擦着耳朵飞过去还攥着地图不撒手的老习惯。断腿坠城那会儿,他腰上还别着南京市民送的平安符,布袋子早被血浸得看不出颜色。 但咱们得掰开了细琢磨,这种悲壮背后藏着多少无奈。当时南京城防指挥乱得像锅粥,上头让守又没给足弹药补给,当兵的一天就两把炒米顶着。李绍嘉带着刚打完淞沪会战的残兵,好些人枪都没摸热乎就得上城墙。更憋屈的是国际社会装聋作哑,安全区那二十几个老外倒是好心,可欧美列强谁真伸手拉过咱们一把?李绍嘉拉响手榴弹那声巨响,炸的不只是扑上来的日本兵,更是那个“弱国无外交”的残酷现实。 有人总爱说“将军就该运筹帷幄”,可你瞅瞅李绍嘉的档案——十九岁当兵从小兵混到少将,北伐时候带着敢死队爬云梯,南京城头操着机枪突突突。他哪是什么天生将才,分明是尸山血海里滚出来的老行伍。最后用手枪逼着部下先走那幕,比什么兵书阵法都实在。活下来的兵油子后来回忆,李绍嘉嗓门大得能盖过炮声,可那天夜里他说话带着哭腔:“快走!给咱468旅留点种!” 现在有些专家总分析南京保卫战该不该打,拿着伤亡数字说亏了赚了。要我说,李绍嘉们根本没得选。他们身后就是哭喊着逃难的老百姓,就是明孝陵的石像生,就是长江里沉掉的民生轮船。那枚手榴弹拽响的不只是同归于尽的决绝,更是四万万中国人宁折不弯的脊梁骨。今天咱吃着鸭血粉丝汤逛着夫子庙,可别光记得拍照片发朋友圈,得想想这秦淮河畔的砖缝里,还嵌着广西将军的血肉。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9评论】【3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