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说到华为和理想的媒体关系维护,一个擅长提供经济价值,一个擅长提供情绪价值。昨天我深入思考了一个问题,关于媒体关系维护、白嫖和内容营销,那就是:
【一个品牌的白嫖营销,如何能持续维持下去?】
这里先不考虑产品本身的产品力和价格等因素,只考虑营销,尤其内容营销对品牌或者产品的赋能,有两点值得思考:
一个是问题,很多品牌的内容营销/自媒体投放,比较集中在新品上市传播期。
上市的时候通常是全渠道立体营销,搞个营销全案,从头部到脚步,从视频到图文,从发布会吹水到深度内容制作,主打一个雨露均沾。新品上市一笔钱疯狂砸出去,大家都等着收获果实,结果要么一炮打响持续热卖,要么嘎然而止,好像这款产品该做的营销做完了,接下来卖得怎么样是销售的事了。媒体公关部门的工作,也就转为了日常关系维护,直到下一款新品上市。
另一个问题是,随着平台对内容的管控,流量的集中,营销和投放预算愈发集中在各个领域的「头部账号」,虽然这两年所谓的 KOC 异军突起,但总的来说就是,自媒体越来越难做了,一个老平台,你几乎看不到什么新账号做起来。除了头部,剩下的自媒体恰饭, 比拼的更多是资源/人脉,而非内容本身。大部分博主除了跟品牌例行关系维护沾点水,车马费都可能半年一年拿不到,很难让得到太多实惠。
这本不是问题,竞争总是优胜劣汰,问题在于我之前提到的:
【为什么很多品牌喜欢白嫖,以及白嫖如何能持续?】
我的看法是,白嫖能持续的前提,一定是被白嫖的对象对未来有「回本」预期,它可能被白嫖一次,两次,10 次,但不可能被白嫖无数次。从品牌角度,你可以白嫖人家一次,两次,甚至10 次,但不能白嫖无数次。
一个特征就是:一个媒体群,品牌 PR 从刚拉群发一条信息大家积极跟进,到几个月半年后, PR 发一条信息圈所有人,回应的已经寥寥无几。这种媒体关系维护已经变形,没什么意义了。
大家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
比如某些汽车品牌之前营销做得一塌糊涂,改革之后开始积极推进媒体关系,从大 V 到小KOC 都开始接洽。某款新品上市支出,各个渠道都暗示买车就会有投放,然后大家会发现真的不少博主都买了车。
这个车也确实卖得不错。
然而问题在于,除了上市之初能看到不少内容投放(也只是在头部和关系户手里),几个月之后你几乎看不到关于这款产品的持续营销,几百人的媒体购车群也几乎看不到几个媒体主动做内容,是真的几乎看不到。
这里有赌的成分,就是你买车能不能拿到投放,是不确定的。只不过从我个人认识几个人的角度,我是知道他们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所以车买了没回血,也就不主动做内容了。如果自媒体是一份工作,买车博投放是一次投资,那这款产品对他们来说是投资失败的。该品牌的后续产品,也就不会有那么多自媒体「冒险投资」了。
甚至能从销量上感受到一些下滑趋势,所以我有点隐约担心这个品牌接下来的营销走势和媒体关系。(当然营销本身只是锦上添花,对销量影响最大的还是产品和价格,但总归是有看到在同向变动。)
当然,品牌强势向上的时候,以及产品和价格有足够竞争力,这些是小问题。但我们可以看到,鸿蒙智行、理想这种本身销量就不错的品牌,他们反而是在做持续营销的。比如理想的一款产品上市半年甚至一年后,我们还能看到很多优质内容输出。
也就是,华为和理想的营销是连贯和持续的,不是一次性的,不是说上市花完钱就不管了。
即便不是官方投放,我们也可以在互联网上看到华为、理想、小米的品牌和产品持续曝光(包括负面)。一方面是品牌本身的热度能带来流量,另一方面必然是,作为自媒体,有持续输出的动力。这个动力,可能是金钱的力量,可能是真的认可产品,也可能是流量的力量(比如小米)。
说到认可产品,这里又要提到理想了,不看 KOC 也能看到不少大 V 和头部随时露出分享产品信息,品牌信息,这本身对品牌来说就是白赚的曝光。说明这个产品对自媒体来说,就是一个有实用价值,真实认可的产品,不是一个「想象中自媒体买回去会帮忙分享的产品」,小米当然也是一类。
也就是:一款产品是自媒体用得上的,哪怕没给钱,也可能被免费分享。一款产品哪怕你给对方投了钱,对方不常用,那对方的下一次曝光,只会在你下一次花钱投广告的时候。
那如果一个品牌,没有先天流量圣体,营销部门只能被动接受产品力和价格等因素去做营销,它的持续营销怎么做?该和什么账号合作?这就回到我们之前说的白嫖营销了。
也就是你可以白嫖一次,两次,甚至 10 次,不能白嫖无限次,不能让媒体老师们听多了「狼来了的故事」。
如果你刚好预算有限,在新品上市传播期后,反而要减少头部账号的投入(除非是精品内容),转而挖掘真正属于你自己品牌的所谓 KOC。
假设 A 博主一条视频 10万,B 博主一条视频 1 万,你预算 10 万给 A 就爱你一次,给 B 能爱你 10 次,而 A 博主因为不是你的品牌 KOC,他就用心 1 次,B 博主是你的 KOC,他的用心是 10 次,甚至 100 次。甚至,你这预算 10 万还能找 2 个 B。
所以 KOC 绝对是最划算,品牌最值得投资和维护的媒体关系。
当然这里的 KOC,指的是,品牌媒体部门真正挖掘出认可自身品牌,无脑冲锋的那种,而不是花钱包装出来吃百家饭的那种。
以上,一点思考和感想,虽然没什么用,感觉大多数汽车品牌的内容营销还不如 10 年前的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