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工厂的劳动服务公司吗? 劳动服务公司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国有企业为解决职工家属及待业青年就业问题而设立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属于“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延伸。这类公司兴起于1980年代,以安置就业为核心目标,兼具社会维稳与经济效益双重功能,随着国企改革深化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明确“劳动服务公司”作为就业安置平台;国企依托行政资源成立劳动服务公司,享受税收减免、场地划拨等政策支持。 主要功能:组织待业青年、职工家属从事生产服务(如服装加工、废品回收);开办缝纫、电工等短期培训班,颁发结业证书;为集体职工提供低水平医疗、养老待遇(区别于国企正式工);通过承包国企辅助业务(如厂区绿化、设备维修)获取收入。 包括小型加工厂(如纸箱厂、劳保用品车间);职工食堂、幼儿园、澡堂承包经营;开设小卖部、菜市场、招待所;向母体国企提供临时工、季节工。 历史作用:缓解就业压力,1980-1990年代累计安置超3000万人,避免大规模社会动荡;为个体私营经济储备人才(如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早期经营者多来自劳动服务公司);填补公共服务不足(如厂区偏远地带开设诊所、理发店)。 弊端:“大锅饭”模式导致人浮于事(如某钢厂劳动服务公司人均产值仅为母体的1/5);设备老旧、技术落后,产品缺乏竞争力。与国企主业争资源(如占用生产用地建商铺);管理层腐败(如虚报安置人数套取补贴)。集体工无法享受国企福利分房、子女顶职待遇,引发不满;社保缺失,退休后待遇微薄(如月养老金不足千元)。 总之,企业劳动服务公司是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缓冲阀”,其以集体所有制形式缓解了转型期的就业阵痛,却也因体制束缚成为改革深化的梗阻。它的历史提醒我们:任何过渡性制度都需明确退出机制,而社会政策的公平性应始终优先于短期维稳需求。
你知道工厂的劳动服务公司吗? 劳动服务公司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国有企业
幻波说历史
2025-04-26 08:36:06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