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春,粟裕第一次见到军部速记班的楚青,就一见倾心,相识一个月后,粟裕给楚青写了一封信,托人交给楚青。楚青打开信后,发现是粟裕司令员的亲笔信,还夹着一张近照,看着看着,谁知她突然把信和照片都撕了,让送信人大惊失色。 王集成兴致勃勃地走进速记班教室,手里拿着一封信,笑着对正在埋头苦练的楚青说:"楚青,你可要请我吃糖啊,我给你带好东西来了!" 楚青抬头,接过信封,当她看清信封上的字迹时,脸色一变。她二话不说,当着王集成的面将信撕得粉碎,坚定地说:"我是来参加革命的,我不当首长夫人!"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时任江南指挥部第二支队政治部主任的王集成措手不及,他尴尬地咳嗽一声,只好灰溜溜地离开。 1939年春天,31岁的粟裕在新四军军部参加会议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教导总队。他原本是想挑选几名德才兼备的学员到第二支队工作,却在这里遇见了正在埋头写字的楚青。 "你为什么参军?"粟裕随口问道。 "我参军是为了革命,为了保家卫国,我最希望可以到前线当一名侦察员,这样可以直接打鬼子!"楚青的回答干脆利索。 "你这个人志气不小!"粟裕听后哈哈大笑。 这个只有16岁的姑娘身上的坚定与勇气,给粟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知道,楚青的抗日决心源于一段刻骨铭心的家史——她的爷爷在光绪三十一年被日本人扔入大海,尸骨无存。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寇的铁蹄踏到南京、扬州等地,楚青一家在1938年被迫逃离扬州,去了上海租界讨生活。 15岁的楚青不愿再在逃难中继续读书,便悄悄离家出走,跑到皖南的新四军军部报名参军,被分派到军队教导总队学习。这一切,粟裕都不知道。 相识不久后,粟裕对楚青的印象越来越深。一天晚上,楚青和几名女兵一起悄悄溜进了粟裕的卧室,偷吃了他的饼干。粟裕知道后,不但不生气,反而笑着说,欢迎她下次再来。 相识一个月后,粟裕提笔给楚青写了一封信,字字斟酌,情真意切,还夹了一张自己的照片。他委托王集成将信交给楚青,却不料收到如此直接的拒绝。 粟裕得知自己的表白信被这样撕毁,心里虽感到些许失望,但并不生气。在他看来,楚青是否愿意和他谈恋爱,是她的自由。这次拒绝不仅没有浇灭粟裕的爱意,反而让他更加了解了楚青的性格——一个不愿被爱情束缚,有着坚定革命信念的姑娘。 楚青从军部教导队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江南指挥部工作,先是担任速记员,后因能力出色很快就升为机要秘书。命运的安排让她与粟裕在同一座办公楼里工作,抬头不见低头见。 每次遇到粟裕,楚青总是刻意保持距离,而粟裕则表现得若无其事,对工作上的事情严格要求,生活上关怀照顾。随着时间的推移,楚青渐渐了解到粟裕不仅是个优秀的指挥官,更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她对粟裕的戒备心理也在不知不觉中减轻了。 一天,粟裕和楚青谈论完工作后,再次向她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楚青同志,我想和你谈一谈个人问题。"粟裕的语气诚恳。 楚青坦率地说:"首长,我对您的为人和指挥才能是钦佩的,但我离家参军就是为了抗日救国,国仇家恨未报,我是不会讨论个人问题的,何况我才16岁。" 粟裕并不气馁:"谈恋爱和干革命、保家卫国并没有矛盾,两个人如果互相体谅、互相帮助,对干革命有益无害。" 楚青仍然拒绝,坚持不想考虑这个问题。粟裕温和地表示:"我会耐心等待。" 这件事很快在江南指挥部传开了。陈毅得知后,对粟裕说:"我总觉得这个女孩子年纪小,不懂什么叫爱情,不如干脆换一个,我等着喝你的喜酒哩!" 粟裕坚定地回答:"我已经把她挂在心上了,短时间内她不理解我没关系,坚持下去她会明白的。" 陈毅听后笑道:"看来你谈恋爱和指挥打仗一样,认准了目标就不改变了。" 1940年10月,粟裕指挥的黄桥决战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场战役不仅打出了新四军的威风,也打开了苏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局面。楚青亲眼目睹了粟裕在战场上的指挥才能,对这位作战勇猛的指挥官的崇敬之情与日俱增,爱慕之情也在心中悄悄滋长。 1941年秋,经过两年的等待,粟裕再次向楚青提出了婚姻问题。这一次,楚青的态度明显缓和了,但她仍有顾虑。 "我追求自己的独立性,不愿意从属于任何人,在人际交往方面也不擅长,我的这种性格并不适合做首长夫人。如果我们结婚了,将来你也许会失望,我也会为此感到内疚。"楚青真诚地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粟裕郑重承诺:"我不会把爱人当成自己的附属品,我会尊重你的人格。楚青同志,请你放心,我尊重你的人格,保证你的独立性。"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8评论】【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