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弥留之际的邓稼先向中央提出一份建议书,指出世界上的核弹理论水平接近极

琴音流转 2025-04-25 15:51:33

1986年,弥留之际的邓稼先向中央提出一份建议书,指出世界上的核弹理论水平接近极限,接下来重点可能不在大型核武器身上!为了让国家不再落后于人,他联合于敏向中央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当时,邓稼先的身体已经一天不如一天。 甚至接连几次住进医院,就连医生都无力回天。 可在生命最后时刻,他心系的还是祖国。 因为放心不下祖国,所有他拼尽全力。 在有限的时间里,继续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明明已经癌症晚期。 明明可以趁着这个时机歇一歇。 明明为国家奉献的已经够多。 可邓稼先却觉得还不够。 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叫来了妻子许鹿希。 许鹿希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连忙来到邓稼先的身边。 没想到,邓稼先艰难地起身,问她要纸和笔。 许鹿希看到这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 尽管许鹿希十分心疼,但还是满足他的要求。 只因她深知邓稼先的执着,更明白邓稼先对中国深沉的爱。 待纸和笔拿来之后,邓稼先没有丝毫犹豫,连忙在纸上写下自己数年来的思考和建议。 写信过程中,他的双手止不住颤抖,强忍着痛意写完了一行又一行。 那字里行间全都是无私的爱! 写完之后,邓稼先额头上沁出一滴又一滴汗珠。 他来不及擦拭,连忙将信封交给许鹿希,让她将此信安全送到收件人的手里。 许鹿希拿到信封后,邓稼先说:“这封建议书比你我的命都重要!” 此时许鹿希并不知道信中的内容是什么。 只是从邓稼先的眼神中看出来信的重要性,和他的坚定。 那个眼神、那句话,即使过去几十年,许鹿希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这一切,都要从邓稼先伟大的一生讲起。 自从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他就将自己和国家捆绑在一起。 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不仅是毕生梦想,更是永不改变的初心! 新中国成立之后,邓稼先便将所有精力和时间投身于核武器研究当中。 从此,他踏上了为国争光的道路。 在此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 从原子弹到氢弹,再到一个又一个重要研究,邓稼先在里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每一个重要环节,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邓稼先真正做到了无私奉献,为国牺牲。 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可以舍弃一切。 连最基本和老婆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都没有。 对此,他毫无怨言。 妻子许鹿希十分理解邓稼先。 因为她也和丈夫一样,为国家奉献。 这对夫妇俩的伟大精神,无疑是人们该学习的地方。 可惜,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邓稼先在一次空投核试验,不顾生命危险,亲自到试验场核心区。 正是因为这一个决定,他的身体遭到了严重的打击。 因核辐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可即便如此,邓稼先依旧勇往直前,为国家贡献自己最后的力量。 1985年,他患上直肠癌,在生命最后时刻,他和往常一样,继续忙碌着手头上的工作。 这个时候,邓稼先意识到,核武器事业已经走进一个极为关键的时期。 如果能够突破,抓住时机,再好不过。 但邓稼先担忧受到干扰,这样一来,国家必定会受到重创。 于是,他叫来了于敏。 他们两人在一起分析了半天,终于有了新的思路。 最终,邓稼先忍痛写下了建议书。 而这份寄托着邓稼先祝愿的建议书被送到中央。 正是因为这份建议书,我国核武器事业再次突破,再次辉煌。 更是让中国核武器事业发展加快十年,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1986年,邓稼先闭上了双眼。 弥留之际,他只留下了一句话:“不要让别人把我们落得太远!” 主要信源:(光明日报——“这份建议书比你我的命都重要”)

0 阅读:83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