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1年,除夕夜,81岁的乾隆突然下旨,让奴才们去永和宫把78岁的愉妃抬过来,敬事房小太监赶忙劝道:“太上皇,愉主子年事已高,如今已经没有她的牌子了......”话还没说完,乾隆呵斥道:“今晚,朕只要愉妃,难道你想抗旨吗?” 1791年除夕夜,81岁的乾隆突然下旨,要把78岁的愉妃从永和宫抬过来。小太监劝阻,说她年纪大了,牌子都撤了,可乾隆不听,坚持要她陪。 先说乾隆。这老头儿在位六十年,1791年是乾隆五十六年,他已经退位当了太上皇,但实权还在手里。那年他81岁,身体虽不如年轻时硬朗,可精神头儿还在。他年轻时牛得很,清朝在他手里达到顶峰,可晚年有点昏招,宠信和珅,朝政乌烟瘴气,这点咱们得认,别给他脸上贴金。 再看看愉妃。她是蒙古族人,叫珂里叶特氏,生了个大名鼎鼎的儿子——皇五子永琪。永琪是乾隆的心头肉,聪明能干,五岁背《周易》,十三岁救老爹于火海,妥妥的接班人选。可惜命不好,1766年,25岁就病死了。这事儿对乾隆打击不小,他甚至下令不许提永琪的名字,怕触景生情。 永琪走了,愉妃日子也不好过。儿子没了,她在宫里的地位直线下降,晚年基本不出门,默默待在永和宫。1791年,她78岁,身体虚弱,按宫规,七十岁以上的妃子不用侍寝,牌子早撤了。所谓牌子,就是皇帝挑妃子陪寝的凭证,没牌子就等于退役。可偏偏这除夕夜,乾隆点名要她。 1791年除夕,按说是个喜庆日子,宫里张灯结彩,热热闹闹。可81岁的乾隆却突发奇想,下旨让奴才去永和宫把愉妃抬过来。敬事房的小太监李玉一听,懵了,赶紧劝:“太上皇,愉主子年纪大了,牌子都没了……”话没说完,乾隆火了,呵斥说今晚非她不可,谁敢抗旨? 李玉没办法,只能带人去永和宫。愉妃那会儿身子骨弱,估计自己都没想到这把年纪还会被叫过去。可皇帝旨意,谁敢不从?于是,一帮人把她抬到乾清宫。宫里人议论开了,有人说乾隆老糊涂了,有人说他有别的想法,反正这事儿挺出格。 据史料推测,那一夜,乾隆和愉妃在乾清宫待了挺久。第二天早上,宫人发现愉妃去世了,乾隆醒来后没多说,只挥手让人退下。这之后,他再没召过别的妃子。 乾隆为啥突然想起愉妃?这事儿得从他晚年的心境说起。他81岁,儿孙满堂,可最疼的永琪没了。除夕夜是团圆日子,可他身边却少了最想念的人。那些年轻的妃子,哪懂他心里的苦?愉妃不一样,她是永琪的妈,和乾隆一样,经历过丧子之痛。 有人猜,乾隆是想借愉妃回忆永琪。永琪死后,乾隆表面上不让人提,可心里忘不了。那一夜,他可能拿出了永琪小时候的东西,跟愉妃聊起过去,想找点安慰。还有人说,乾隆晚年孤独,权力再大也填不满心里的空。愉妃是他能聊得来的老伙计,懂他的心思。 当然,乾隆这人也有毛病。晚年宠和珅,搞得朝政一团糟,这不是啥光彩的事儿。但那天晚上,他不是皇帝,就是个想儿子的老父亲。愉妃的死,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劳累过度,但对乾隆来说,可能更像一种陪伴的终结。 愉妃死后,乾隆活到1799年,89岁去世。死时身边没子嗣陪葬,只带了个翡翠指环,据说是永琪小时候送的。再大的江山,也换不回亲情。他和愉妃的最后一夜,是他晚年少有的温情一刻。
1791年,除夕夜,81岁的乾隆突然下旨,让奴才们去永和宫把78岁的愉妃抬过来,
只言片语里
2025-04-25 11:08: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