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到底是不是,孙中山选的接班人? 很多观众朋友都知道,孙中山先生去世后,蒋介石接过了国民党的大权,无论他的职务是什么,在国民党一切都是他说的算,所以很多人就觉得,蒋介石就是孙中山亲自选定的接班人,而他自己也经常以“总理唯一的接班人”自居。 但我们要告诉各位,蒋介石根本就不是孙中山选定的接班人,他和“孙中山接班人”这六个字一点关系都没有! 孙中山临终前,蒋介石虽然顶着“黄埔军校校长”的职务,但在国民党内地位并不高,只是熬出来后,他的学生们习惯性尊称他“校长”,给人造成一种很“高大上”的感觉。 在孙中山先生去世的时候,蒋介石既不是国民党常务委员会的委员,也不是国民政府的委员和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甚至连候补委员都没有混上,单论级别的话,还不如毛主席,当时的毛主席是国民党中宣部的代理部长、国民党候补执委委员。 所以孙中山始终没有把蒋介石拉入核心圈子,从未给过什么重要的职务,怎么可能会选他当接班人呢? 实际上,蒋介石最后能掌握大权,要感谢一个苏联人,他叫鲍罗廷,是苏联驻中国大使馆派给国民党的顾问。 鲍罗廷直接对孙中山说,你们这个国民党,就是一个草台班子,根本算不上是一个政党。孙中山听了很不服气,他过去几十年里都是在搞政党,什么同盟会、兴中会,不都挺成功的吗? 鲍罗廷笑着问,你们有没有明确的纲领?有没有完整的章程?有没有进行过选举?迄今为止一共有多少党员? 这一连串的提问,孙中山还真的答不上来,纲领、章程、选举这些基本是没有了,有多少党员他也真不知道,有记录的党员据说是3000人,但交党费的却有6000多人,都对不上账! 鲍罗廷说完,孙中山也觉得,他辛辛苦苦组建的国民党确实有很多的问题,于是下定决心改造国民党。当然了,这件事还得依靠鲍罗廷! 鲍罗廷以苏联的那套为基础,对国民党进行了一次从头到脚的改造,而且改造得很成功,所以鲍罗廷在国民党的地位很高,只要是他提的建议,基本都会被采纳,一度被称为是“广州的列宁”。 鲍罗廷这个人在为人处世方面也有一套,按照当时的惯例,苏联派到中国的官员,房间里都会挂列宁的像,但鲍罗廷却“入乡随俗”,不挂列宁,只挂孙中山。 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群龙无首,因为他临终前并没有指定任何人接班,接下去国民党何去何从呢?军政官员们都把目光投向了鲍罗廷,因此在孙中山去世后的几个月时间里,鲍罗廷就是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什么都是他说了算,他的建议就是决议,开会讨论单纯是走个形式,谁敢反对? 正是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鲍罗廷才能把蒋介石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黄埔军校校长,推上了政治大舞台。 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元老、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的廖仲恺遇刺身亡。原本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部就人心惶惶,又发生这档事,各种流言蜚语就蹦了出来。 鲍罗廷也觉得,不能再这样子耗下去了,必须有一个领导组织,以弥补孙中山去世后的权力真空。于是,他提议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授予政治、军事和警察的全权,成员分别是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国民政府军事部部长许崇智、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他们三人共同组成国民党版的“三人团”,这也是蒋介石第一次拥有这么大的权力。 蒋介石其实是很有野心的,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因为孙中山先生身边的人才确实是太多了,轮不上他呀,能混个黄埔军校的校长,就很不错了! 鲍罗廷组建的三人团,给了蒋介石咸鱼翻身的机会。为什么呢?因为汪精卫、许崇智都是国民党的核心成员,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到这个特别委员会来,但蒋介石清闲呀,所以很多具体的事情,都是蒋介石在弄! 蛰伏多年的蒋介石,马上就利用三人团成员的身份,依托黄埔军校的枪杆子扫清掌权的障碍;当时他有三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军事部部长许崇智、外交部部长胡汉民、财政部部长廖仲恺,他们掌握着“军、财、政”大权。 如今廖仲恺遇害,自动消失了一座大山,而蒋介石又跻身最高“三人团”,他马上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铲除异己。 蒋介石首先对准的目标是许崇智,指控他参与刺杀廖仲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况且廖仲恺遇刺有很多的疑点,许崇智一下子也说不清,为避免杀身之祸,连夜逃到了上海。 扳倒许崇智后,接下去就是胡汉民了。蒋介石了解到,胡汉民的弟弟胡毅生和廖仲恺之前就有一些瓜葛,于是他利用这件事大做文章,胡汉民扛不住,前往了苏联。 挡在掌权路上的三座大山,一下子被蒋介石解决了,至于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顾问鲍罗廷以及共产党,蒋介石认为不值得一提,汪精卫没有军权,鲍罗廷只是一个顾问,没了许崇智、胡汉民和廖仲恺的支持,他转不动,共产党就更不用说了! 这时候的鲍罗廷才反应过来,原来蒋介石竟有这么大的野心,之前严重低估了他的能力,此时蒋介石的势力如日中天,他再也遏制不住了! 所以,蒋介石根本不是孙中山的接班人,他能逆袭,真正要感谢的人,是鲍罗廷!
蒋介石到底是不是,孙中山选的接班人? 很多观众朋友都知道,孙中山先生去世后,蒋介
愤怒的悟空
2025-04-25 10:25:00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