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山东一大娘给八路军煮了浓稠的小米粥,饥饿的战士们狼吞虎咽。班长发觉不对劲,放下碗筷大声喊道:“不对,这粥有问题!”
八路军的部队在山东的一片,沂蒙山区活动。山岭起伏,林木密布,空气清新,但战士们的胃口却早已被饥饿占据。
已连续多日未曾吃上一顿饱饭,队伍的士气也渐渐低落。
每个人的面容都有些苍白,眼神中透着一股疲惫和无奈。无论如何,他们依旧咬紧牙关,坚定地向着前方行进,肩上的背包仿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队伍刚进入一个小村庄,村民们看到这群战士,立刻有些慌张。
战争已经在这片土地上肆虐了几年,敌军的铁蹄已经将村庄踏得支离破碎。
八路军的到来,意味着抗日力量的支撑,但也带来了未知的危险。
就在战士们正准备继续行军时,村头一位年约五十的妇人走了过来。她穿着朴素的衣裳,面容慈祥,背着一个破旧的篮子。
她停在队伍前面,略带紧张地问道:“你们是八路军吗?”
班长见她神色诚恳,便点了点头,“我们是,您有事吗?”
“大娘在这儿,见过几次八路军,我家里有些小米,能不能给你们煮点粥?”妇人微微低下头,声音有些沙哑。
班长看了一眼其他战士,正想着怎么安排休整时,便点头同意了。大家都快饿疯了,一顿热粥,无疑是最能安慰人心的东西。
村子里的人基本都在家里忙碌着,妇人带着几个人跑去厨房,拿出小米,准备为战士们熬粥。
村子虽然简陋,厨房也并不大,但火炉旁的锅里已经开始冒着白气,米香弥漫开来。
战士们在村头稍微休息了一下,开始等着那顿期待已久的热粥。
很快,妇人端着大碗的粥走了过来。粥的色泽浓厚,几乎能从锅里拉出一条条细丝。
每个战士接过碗,迫不及待地开始狼吞虎咽。即便粥的粘稠程度有些过于异常,大家也未曾多加怀疑,心中只想着填饱肚子。
就在大家吃得正欢时,班长猛地停下了手中的碗。
他的脸色突然变得严峻,眼睛紧盯着碗中的粥。周围战士的动作都随之停了下来。
班长放下碗,声音低沉却不容忽视:“不对,这粥有问题!”
全队的目光都集中到班长身上,空气仿佛瞬间凝固。班长的眼睛扫视了一下碗里的粥,似乎有些犹豫,他没有多说什么。他站了起来,朝着妇人走了过去。
“这粥有些不同寻常。”班长声音沉稳,“你家里没有这么多小米,这么浓稠的粥,水分明显不足,怎么会这么浓?”
妇人愣了一下,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但她很快恢复了平静:“大娘只想着能帮帮你们,没想那么多。”
班长的怀疑没有减轻,他仔细观察了妇人的神情,似乎看出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饥饿和困乏,并未完全让战士们丧失警觉,反而更多的战士,开始怀疑,这顿热粥的真正意图。
班长让一个战士悄悄去村里探探,看看附近的情况。其他战士不动声色地继续待着,大家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引起妇人的怀疑。
过了一会儿,侦察员回来了。他的神色也有些紧张,低声向班长报告:“附近确实有敌军的踪迹,刚刚听说,敌人有兵力调动的消息。有人提到,可能会有八路军进村。”
班长瞬间变得警觉起来。他心里有了一个猜测,这热乎乎的小米粥,可能并不是单纯的民间热情,而是一场敌人设下的圈套。
敌人以食物为诱饵,将八路军引进村里,等待他们的正是埋伏和突袭。
“快撤!”班长没有再犹豫,立刻下令撤离。他大声吼道:“大家别吃了,收拾东西,马上撤!”
几个战士见班长的样子不对劲,迅速反应过来,立刻行动起来,开始快速收拾东西。
大家默默地收起背包,准备隐蔽撤离。那个大娘站在村口,看着一队人马的匆忙背影,似乎有些不解,但没有追问。
这时,整个队伍如同一团急速移动的暗影,快速撤离,步伐坚定又迅速。
班长的心跳依旧很快,但他知道,只有在危急时刻做出果断的决定,才能保全队伍的安全。每一步,都是走在生死之间的选择。
队伍刚刚走出村庄不久,隐约听见远处传来一阵枪声。敌人的埋伏,已经展开。
八路军的机智,及时让他们避开了这场突袭,避免了不必要的伤亡。
这顿看似平常的小米粥,原本可以成为滋养战士们身体的食物,但却因为敌人的巧妙计谋,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
战士们从中吸取了宝贵的教训——在敌后作战,任何不寻常的事情都不能掉以轻心。
即使是一顿好心的饭菜,也可能是敌人设下的毒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