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黄埔名将陈诚回家奔丧。7年不见的妻子想同房,却被他踢下床。妻子一怒之下抓起刀,手起刀落,喉咙处瞬间鲜血直流。陈诚一惊,赶紧跑到门口大喊:快来人,舜莲寻死啦!
七年间,陈诚远离家庭,四处闯荡,这段漫长的分离,对吴舜莲来说是一种无法忍受的孤独。
她日夜盼望着丈夫归来,这七年的等待,没有带来她想要的温暖与陪伴,她所期待的幸福,被冷漠和疏离取代。
吴舜莲出身浙江青田县的富裕家庭,是传统的女性,性格内敛,处事谨慎。
按照父母的安排,嫁给了当时贫困的陈诚,尽管她的家境优渥,陈诚的背景贫寒,吴舜莲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傲气。
她全心全意支持丈夫,供他读书、报考军校,甚至花费家族的财富为丈夫铺路。
在她看来,丈夫陈诚的成功便是她一生的目标。
结婚的初期,两人虽没有惊天动地的爱情,却也有着相互支持的情感基础。
吴舜莲没有半点懈怠,每天都忙于家务,尽力侍奉公婆,尽全力使家庭和睦。
她觉得,这种宁静安稳的日子就是她追求的幸福。
陈诚在婚后不久便离开了家,带着她的支持,投身到更广阔的天地中。他离开时,吴舜莲只能孤单一人,在等待中度过了许多孤独的日子。
每一天,吴舜莲都期待着丈夫的归来,心里一直盼望着,某天陈诚能带着荣誉,和成功回到她的身边。
七年过去了,陈诚依然没有回家的消息。她给丈夫写信,却从未收到过一封回信。
守着空荡荡的房间,守着已经泛黄的信纸,心里生出的孤独感越来越深。
她不知道,丈夫到底在外经历了什么,是否还记得自己。
直到1925年,吴舜莲接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陈诚才被迫回家奔丧。
原本是为了丧事而回家的陈诚,尽管心中有些愧疚,没有像吴舜莲期望的那样,展现出多么深厚的情感。
他回到家后,吴舜莲忙前忙后,照料丧事和丈夫的一切,她心里清楚,丈夫回来的目的只是为了丧事,并非为了她。
这时,吴舜莲心中的期待再次被唤醒。她已经七年没有和丈夫,有过任何亲密接触,心中对丈夫的渴望早已无可言喻。
她渴望通过亲密关系,来弥补这段时间的空白,渴望能够和陈诚,恢复夫妻之间的亲密,甚至希望能怀上一个孩子,为这段感情增添一些新的意义。
陈诚对她的关心显得极为冷淡。夜晚,吴舜莲主动亲近丈夫,试图通过温柔的方式,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她却遭遇了冷言冷语,甚至被陈诚踢下床。
她愣住了,不敢相信这一切发生在自己身上。
愤怒与痛苦涌上心头,吴舜莲无法接受陈诚的冷漠,质问他是否有了其他女人。
陈诚的眼神瞬间躲闪,吴舜莲终于知道,原来丈夫在外早已,有了新的情感寄托,陈诚爱上了蒋介石的干女儿谭祥,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陈诚早已不再关注,这个曾经为他付出一切的女人。
吴舜莲心如死灰,忍受不住这份背叛,她愤怒至极,走到桌前拿起割桑叶的刀,毫不犹豫地往自己的喉咙割去。
鲜血迅速涌出,吴舜莲昏倒在地,痛苦难忍。陈诚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冲突中惊慌失措,急忙跑到门口大喊:“快来人,舜莲寻死啦!”他没有料到,自己的一次冷漠,会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
所幸,吴舜莲被及时送往医院抢救,虽然她捡回一条命,但她的心已经死了。
她付出了鲜血,想要挽回的却只是,她那破碎的婚姻和心碎的爱。
陈诚没有真正悔过,他趁着吴舜莲住院时,悄悄去找她的哥哥吴子漪,拿她不识字为由,让吴子漪代签离婚协议。
离婚的消息,对吴舜莲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她从未想过,在自己为家庭,付出了那么多的情况下,丈夫会选择,如此决绝的方式离开她。
她冷静下来后,开始为自己的文化水平感到羞愧,认为自己未受过教育,注定只能受制于丈夫的决定。
她将所有的责任归咎于自己,觉得是自己的“无知”,导致了这场婚姻的破裂。
吴舜莲不再怨恨陈诚,只是觉得自己配不上他。
陈诚的背叛远远超出了吴舜莲的想象,除了谭祥外,陈诚还曾与,上海吴淞劳动大学的学生陈德懿,有过长时间的交往。
当陈诚决定追求谭祥时,他毫不犹豫地,将陈德懿送到国外留学,以此结束两人的关系。
无论吴舜莲如何努力,她始终没有得到陈诚的心。
吴舜莲没有放弃她从一而终的执念,即使离婚后,她依旧继续留在陈家,伺候前婆婆,直至年老。
陈诚后来再婚并育有子女,吴舜莲始终未再婚,孤独一生,守着那段破碎的婚姻,直到生命的尽头。
她始终没有从陈诚的背叛中走出来,尽管她选择默默忍受,却依旧无法改变内心深处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