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机接口突破!意念操控游戏背后的科技革命! 4月17日,一则关于“19岁癫痫患者通过脑机接口,精准操控《王者荣耀》和《黑神话:悟空》”的新闻引发全网热议。在陈天桥旗下天桥脑科学研究院的支持下,脑虎科技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团队,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了全球首个高精度实时运动解码临床试验。一名右侧额叶癫痫患者成功植入自主研发的256通道柔性脑机接口,术后仅两天便进入试验阶段,累计训练19.87小时后,实现了对经典游戏和大型复杂游戏的精准脑控操作。 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两个环节:柔性脑机接口与XessOS操作系统。通过采集大脑局部场电位信号(LFP),研究人员将神经活动与屏幕光标轨迹实时映射,形成“视觉反馈闭环”控制机制。患者不仅能操控游戏,还能通过意念上网、使用App、控制智能轮椅和家居设备。值得注意的是,该技术性能已接近马斯克Neuralink的首例受试者,训练60小时后的光标控制速度达4.6比特/秒,而中国患者仅用不到20小时便达到4.07比特/秒。 更令人期待的是,脑虎科技创始人陶虎透露,下一代无线脑机接口已完成设计,预计年内启动临床试验,摆脱当前设备依赖金属线缆的局限。这一进展标志着中国在脑机接口领域的技术积累已进入国际竞争的核心圈。 脑机接口的突破,远不止于“意念打游戏”的猎奇标签。它揭示了一个更深刻的命题:当科技开始解构人类最私密的领域——思维,我们该如何定义人与机器的边界? 从医疗价值来看,这项技术为运动功能障碍群体撕开了一道希望之光。中国现有超过1.6亿人患有运动医学相关疾病,其中2000万人饱受严重运动损伤困扰。传统康复治疗受限于康复师资源短缺,每10万人不足4名,而脑机接口让患者通过神经信号重建自主生活能力,甚至实现“脑控机械手比心送祝福”。 这种进步不仅关乎技术参数,更关乎数百万家庭能否重拾尊严。 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突破,正展现出“技术+产业”的独特优势。从政策层面,十四五规划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为国家战略科技方向,上海、杭州等地率先建设脑机智能产业园区,推动“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在产业链上,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已与脑虎科技展开合作,布局脑电信号处理算法与智能终端适配。 在科技竞赛的维度,中国正以“政策+产业”双轮驱动抢占高地。十四五规划将脑科学列为国家战略科技方向,上海、北京等地密集出台支持政策,仅2025年就涌现十大创新成果,涵盖柔性无线系统、脑电大模型等前沿领域。 对比全球,马斯克的Neuralink虽已植入3例患者,并计划年内扩展至30例,但中国企业的追赶速度惊人。阶梯医疗的超柔性电极尺寸仅为Neuralink的1/5,海南大学同期发布的128通道脑机芯片更在功耗控制上展现优势。这场“脑内芯片战争”,本质是生物技术与信息科技的终极融合。 然而,技术的狂飙突进也带来伦理拷问。北京大学周程教授指出,脑机接口面临三重挑战:物理层面的手术风险、心理层面的身份认同危机、社会层面的隐私与公平争议。当患者的神经数据以比特流形式传输,黑客攻击、数据滥用、技术垄断等问题如影随形。中国虽已发布《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但如何平衡创新与监管,仍是尚未解决的难题。 脑机接口的突破,既是中国科技“换道超车”的缩影,也是人类探索自身认知边疆的里程碑。当19岁患者用意念在《黑神话:悟空》中挥棒斩妖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游戏画面的流畅切换,更是一个瘫痪者重获行动自由的隐喻,一个文明向“人机共生”时代蹒跚迈步的足迹。 技术的终极意义,不在于创造多少炫酷场景,而在于是否让每个个体活得更有尊严。
中国脑机接口突破!意念操控游戏背后的科技革命! 4月17日,一则关于“19岁癫痫
雷霆乍惊时
2025-04-24 19:03: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