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蒋雯丽将公司变卖得来的13亿收入中,拿出1.2亿作为外甥女马思纯的嫁妆。丈夫顾长卫一开始觉得金额太大,轻声提醒她:“你这给得有点多吧。”但蒋雯丽坚持己见。而马思纯在接受采访时却说:“其实我小姨现在挺羡慕我,她最近都快没戏拍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影视圈,尚未被资本和流量全面占据,那是属于演员的黄金年代。蒋雯丽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崭露头角。 她以《牵手》《中国式离婚》等作品赢得了观众的心,成为无数家庭电视机前的常客。她的演技自然、情感真挚,被誉为“最懂中年女性心理的女演员”。 蒋雯丽的演艺之路起点高,但这背后是她对角色的极度专注和对剧本的严格筛选。她不是一个迎合潮流的人,宁可等也不将就。 正因为这份坚持,她在观众心中树立了极具分量的形象。多年打拼后,她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参与制作,兼顾投资,逐渐从演员向制片人转型。 而她的外甥女马思纯,在另一个时代中成长。马思纯自小在蒋雯丽的庇护下生活,对演艺行业既熟悉又敬畏。 她并不是科班出身,早年拍摄青春剧《左耳》才开始真正被大众熟知,随后凭借电影《七月与安生》获得金马奖影后,成功转型为实力派演员。这份成功,既有她个人的努力,也离不开背后那个无声支持她多年的“小姨”。 这对姨甥关系,在娱乐圈中少见而深厚。蒋雯丽不仅在马思纯刚入行时手把手指导她挑选剧本、磨练演技,更在背后用资源为她铺路。而所有的情感和努力,终于在2016年那个决定中得以浓缩与兑现。 2016年,蒋雯丽将名下公司高价出售,净得十三亿。这笔钱的去向原本无人关心,直到她公开宣布将其中的1.2亿作为马思纯的“嫁妆”,顿时引发业界震动。在大众眼中,这不仅是一份巨额的财产转移,更像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 蒋雯丽的决定并不轻率。这笔钱不仅仅是婚礼上的排场,而是她为马思纯量身定做的一份独立保障。她知道,演艺圈的风云变幻远远超过外界想象,一个女演员的职业生涯往往伴随着年龄的焦虑与市场的波动。 马思纯的演艺之路虽然平稳,但要想持续发力、站稳脚跟,必须拥有选择权,而金钱恰恰是选择权的底气。 这1.2亿,让马思纯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她开始挑选剧本时不再受限于制作方的预算和拍摄周期。她可以主导项目,甚至参与制片。在影视圈里,经济基础与话语权密不可分,尤其是对一位年轻的女演员来说。 她首次尝试投资一部文艺片,讲述一段母女之间跨越二十年的情感故事。这部片子没有大流量明星,没有炫目的视觉特效,却因情感细腻而获得口碑。 马思纯没有高调宣传,而是选择亲自参与后期剪辑,反复打磨剪辑节奏。电影最终票房虽不爆,但豆瓣评分高达8.2,成为小范围的黑马之作。 接下来,她又投拍了两部以女性成长为主题的电视剧,获得多个奖项提名。她的名字,逐渐从“蒋雯丽的外甥女”转变为“有眼光、有判断力的青年制作人”。 马思纯在接受采访时的一句话意味深长:“我小姨现在特别羡慕我,她都快没戏拍了。”这话虽然听来玩笑,却藏着深层的真实。蒋雯丽用金钱为她开启了一扇门,而她也确实走了进去,并用自己的方式走出了另一条宽广的路。 她感到角色在减少,剧本在雷同,甚至在一次选角会上,曾被年轻导演婉拒:“我们想找年轻一点的面孔,来贴合市场。” 这种被边缘的现实,让她萌生了转型的念头。她开始尝试做导演。初期并不顺利。她执导的首部家庭题材电影虽然立意深刻,却在叙事节奏和市场接受度上出了偏差,票房不佳。媒体甚至开始冷嘲:“演员当导演,真不是谁都能干的。” 面对质疑,蒋雯丽没有选择退缩。她报名参加导演研修课程,拜访多位业内导演学习电影语言。她阅读大量剧本,尝试写作剧本大纲。渐渐地,她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关注女性、记录现实、讲述人心。 几年后,她执导的电视剧《春风寄我心》播出。这是一部描写三代女性在不同年代中挣扎与成长的故事,情节细腻,人物鲜活,收视与口碑双丰收。蒋雯丽凭此荣获多个导演奖项,实现了从演员到导演的真正跨越。 她在一次颁奖典礼上发言:“以前我用眼睛演角色,现在我学会了用镜头讲故事。时代变了,但人心没变。”这句话赢得全场掌声。 而此时的马思纯,正站在她旁边作为嘉宾嘉奖,眼中满是敬佩与感激。命运像是一条曲线,她们曾一前一后奔跑,最终并肩站在了舞台上。 蒋雯丽的慷慨与坚决,不只是亲情的表达,更是对马思纯未来的提前布局。马思纯的回应,则是一场由情怀支撑、由能力完成的圆梦之旅。她们是娱乐圈里少有的“女性联盟”,在浮华背后携手成长。 这场关于1.2亿的故事,不是简单的财富转移,而是两个女人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相互守护、各自突围的注脚。她们都在自己的路上,做到了最好。
2016年,蒋雯丽将公司变卖得来的13亿收入中,拿出1.2亿作为外甥女马思纯的嫁
雨后清风扬
2025-04-24 14:48: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