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春晚彩排期间,赵本山和杨少华被安排住一个房间,第二天醒来,杨少华发现枕头底下有2000块钱。得知原因后,杨少华做出了一个决定。
那时候,相声小品这行当刚冒尖儿,还没火到家喻户晓的地步。赵本山和杨少华,俩人都不是大红大紫的明星,就像鲁迅说的,“希望嘛,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这俩人就这么因缘际会地住一块儿了。
杨少华那时候都58岁了,一辈子过得那叫一个坎坷。从北京茶楼的小跑堂干起,经历过战乱、穷得叮当响,甚至还讨过饭,这才好不容易混进了相声圈。可就算到了晚年,手头还是紧巴巴的,四个儿子的学费压得他都快喘不上气了。赵本山呢,虽然以后成了“东北二人转”的扛把子,但那时候也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
这2000块钱的事儿一出来,杨少华心里头那个盘算啊,立马做了个决定。除夕眼瞅着就到了,俩哥们儿被塞进了同一间寒碜的小宾馆房间。到了半夜,赵本山一听杨少华唠起家里的那些难事儿,二话不说,偷偷摸摸把两千大洋塞人家枕头底下了。这钱,在当时,对老百姓来说,那可是个大数目,足以让一家子转运呢!
第二天早上,杨少华一觉醒来,发现这笔横财,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他找到赵本山,一脸懵地问:“这啥情况啊?”赵本山嘿嘿一笑,说:“甭客气,咱俩住一块儿,那就是缘分嘛。我知道你家里不容易,帮把手应该的。”就这么几句话,说得杨少华眼泪差点儿没绷住。他也没客气,翻箱倒柜找出自己用了多年的刮胡刀,送给了赵本山当念想。这小玩意儿,可承载了他对这份大恩大德的记忆呢。
过了好些年,杨少华的儿子杨议接了老爸的班,也在舞台上混得风生水起。后来赵本山找杨少华演电视剧《樱桃》,结果老爷子记性不太好,拍不下去了,心里头那个过意不去,非要退出剧组。这时候,杨议挺身而出,替老爸把这事儿给圆满了。瞧瞧,这两家人的交情,真是杠杠的,传了一代又一代。时间过得嗖嗖的,世界也变得快认不出来了,但要说1990年那会儿结下的铁哥们儿情谊,那可是杠杠的,一点没掉色!说不定正因为这个,大家伙儿才老念叨:真正的朋友,不看你兜里几个钱,不看你头上几顶帽,就看咱俩心里头那份纯纯的劲儿,够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