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毛主席会见著名红色摄影家石少华时,拿出一张延安旧照片,嘱咐他帮忙找到照

霞光破雾法无边 2025-04-23 22:35:00

1962年毛主席会见著名红色摄影家石少华时,拿出一张延安旧照片,嘱咐他帮忙找到照片上的两个小八路。毛主席为何会如此惦念两个小八路? 1962年的夏日,北京天安门广场附近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摄影展。这是著名摄影记者石少华的个人作品展,展出了他多年来拍摄的珍贵历史照片。消息传到中南海,毛泽东主席特意邀请石少华到家中做客。 石少华当年是21岁的年轻摄影师,1938年来到延安,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的镜头捕捉了无数珍贵的历史瞬间。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中央新闻摄影局副秘书长、新华社新闻摄影部主任等重要职务,为新中国的摄影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中南海的饭桌上,谈话间石少华试探着问道:"主席,当年我曾给您拍了一张您和两个小八路聊天的照片,您还记得吗?" 毛主席眼前一亮,笑容浮现在脸上:"怎么可能不记得?那张照片我很喜欢,一直珍藏着!"说着,他让秘书从书房取来一个相册,翻开后,那张照片就在其中。照片中,毛主席微俯着高大的身躯,和两个穿着军装、戴着红领章的"小八路"亲切交谈,两个男孩约莫十四五岁的样子,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这是1939年春天在延安抗大前的黄土边上拍摄的。照片中,毛主席把左手摊开,右手在左手的手心写着什么,为了让两个孩子听得更清楚,他特意弯着腰低着头,那神情是如此亲切自然。 "主席,您还记得那两个'小八路'叫什么名字吗?您当时都跟他们说了些什么啊?"石少华继续问道。 毛主席沉思片刻,摇摇头,长叹一声:"我已经记不清楚了,我也很想找到他们,看看他们现在都过得怎么样了……"这一席话透露出领袖对普通战士的深深牵挂。 石少华听后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这两个"小八路",满足毛主席再见他们一面的心愿。这次偶然的谈话,成为了石少华此后数十年寻找之旅的起点。 毛主席还向石少华询问为何照片背后没有署名。石少华解释道,当年离开延安前,他把在延安拍摄的几百张底片全部留在了延安抗大,后来因为日军轰炸,可能丢失了,为避免误会,之后也没有认领。听闻此言,毛主席感动地说:"不错,我记得就是你拍的。" 从1962年接下寻找小八路的使命,石少华踏上了一段长达数十年的寻人之旅。他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出照片中两个孩子的名字和身份。通过走访当年在八路军中担任团长和营长的老战友,石少华终于打听到两个孩子的名字:高个子的叫安定保,矮个子的叫刘长贵。 1964年,毛主席在北京的一次文艺界会议上再次见到石少华,关切地询问:"那两个小八路你找到了没有?"当得知石少华已经查明了两个孩子的名字时,毛主席点点头说:"不着急,知道了名字就好找了。"这份鼓励给了石少华继续前行的力量。 石少华转向抗大的档案寻找线索,发现安定保曾是张学思的通讯员。张学思是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弟弟,西安事变后被国民党逮捕,后在抗大学习。建国后,张学思被任命为海军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66年,石少华联系上了张学思将军,却得到了令人心碎的消息。张学思告诉他:"安定保的确是我的通讯员,但在1945年,我带领东北干部队前往东北时,在承德遭遇了日军,安定保在这场战斗中不幸牺牲。" 据张学思夫人谢雪萍回忆,1945年8月苏军进入东北后,朱德总司令发布第二号命令,让吕正操、张学思、万毅等挺进东北。当时张学思没有带部队,安定保随警卫连一起行动,在与日军的遭遇战中,警卫连牺牲了60多名战士,年仅20岁出头的安定保就在其中。 这个消息让石少华悲痛不已,但他没有放弃寻找刘长贵。在接下来的20年里,他走访了全国各地的革命老区,寻找刘长贵的踪迹。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石少华虽然悲痛欲绝,但仍坚持完成这个使命。 直到1986年4月,石少华收到了一位战友的来信,说在辽宁丹东有一位名叫刘长贵的退休老人,当年也曾在延安工作过。石少华立即赶往丹东,在战友的引导下来到刘长贵家中。让他惊喜的是,刘长贵家中挂着那张照片! 为了确认身份,石少华问道:"您还记得当年谁给你拍的照片吗?"刘长贵回答说当时站了几个扛着摄像机的苏联人。这个细节让石少华确信眼前的老人就是当年的小八路,因为当时拍照时确实有几个苏联记者在场,而这个细节石少华从未告诉过任何人。 刘长贵激动地说:"47年了,我们都变老了,但你的五官特征还和当年差不多,谢谢你拍下了这张照片,我永远不会忘记毛主席的。"

0 阅读:78
霞光破雾法无边

霞光破雾法无边

超级酷 仅三天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