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1644)三至四月,华夏至少能六次“变脸”: 1.吴三桂及时勤王。明廷三月初征召吴三桂勤王,如果他快马加鞭,十九日北京城破前,完全可以从宁远到达的。那要真如此,以关宁铁骑的勇悍,说不定就守卫成功,暂时存活大明了,但吴三桂磨磨蹭蹭中失去了这一机会。 2.李吴联手抗清。其实早在吴三桂“引”之前,清军已集倾国之师踏上入主中原之路了,具体不是走山海关,而是从蓟州与密云处翻长城而入。可即便如此,只要李吴联手,还是有望打退清军保存大顺的,结果?降顺的吴三桂又反了,并袭取山海关据守,天下形势陡变。 3.清军乘虚而入京城。吴三桂深感势单力薄难挡李自成进攻,遂向清人求援,欲借师助剿灭顺复明(山海关大战时降清)。继而多尔衮收到信后,若仍按原有路线快速入关直扑北京城,也可打李自成一个措手不及,占领北京入主中原的,但他选择了改向山海关。 4.李自成不中诈降计。李自成征讨吴三桂,刚开始还是想招降的,结果中了人家诈降计,耽误了三天宝贵时间,否则有望在清人到来前拿下山海关的。那守关抗清,成功机率就大了,多尔衮打不下来,自然会退兵,大顺不就跟着存活了嘛。 5.不征讨吴三桂。其实宋献策、牛金星与李岩等人都劝过,但李自成不听,还是亲征了。那要不讨呢,守在山海关的吴三桂,应该不会再降清了,而清军就算按原来方案破长城打过来,李自成以逸待劳,打退他们谁说不可能呢? 6.大顺调兵护京。李自成一攻下北京,就赶紧从外地再调精兵过来,比如大顺五大野战主力之一的袁宗第部队,以充实都城与京畿防卫力量的话,即便后来兵败山海关,也是可以好好守卫一下北京城的。那要真守住了,大顺依然有望存活下去。 但李自成没有这样做,也无守北京的信心,而是一溜烟跑回西安了,那就啥也别讲了,从此大顺流星而过,清人则定鼎了中原。
崇祯十七年(1644)三至四月,华夏至少能六次“变脸”: 1.吴三桂及时勤王。
白梦评过去
2025-04-23 08:50:15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