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朱安从后面一把抱住鲁迅,对着他的耳朵央求道:“大先生,和我生个孩子吧

爱吃凉拌菜 2025-04-22 16:48:13

1909年,朱安从后面一把抱住鲁迅,对着他的耳朵央求道:“大先生,和我生个孩子吧,””鲁迅反应过来,立马把朱安推开,骂道:“你给我滚开!”说完便转头离开。

鲁迅,一个留洋归来的新青年,对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满怀憧憬,而朱安,一个传统大家闺秀,从小就被裹紧了三寸金莲,当这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灵魂被婚姻捆绑在一起时,注定了不幸的结局。   这桩婚事,本是鲁迅母亲一手操办的,朱安家境殷实,母亲想为鲁迅找个门当户对的归宿,于是,在鲁迅远在日本求学时,母亲就给儿子定下了这门亲事,鲁迅回国后,才发现一切已成定局。   朱安对这门婚事,说不上多欢喜,但作为女儿,她只能听从父母的安排,况且,嫁给一个留洋归来的才子,在旁人眼里也是种荣耀,为了给未来的丈夫留下好印象,朱安在出阁那天特意穿上一双不合脚的大鞋,想要掩盖自己的小脚,谁知,在拜堂时,那双鞋子却不合时宜地掉了,惹来满堂哄笑,朱安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鲁迅看着这一切,心里更是厌烦,在他看来,裹小脚是封建礼教的残余,是对女性的桎梏,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妻子还践行着这种陋习,加之这门婚事本非他所愿,鲁迅对朱安更是丝毫不假辞色。   新婚之夜,鲁迅和朱安虽然躺在一张床上,却像两个陌生人,鲁迅心如止水,对身旁的新娘视而不见,朱安虽然羞涩,却暗暗期盼丈夫能和自己亲近,然而,她的期待落了空,就这样,两人度过了一个尴尬而冰冷的新婚之夜。   婚后没几天,鲁迅就背起行囊,再次踏上了去日本的旅程,他像是逃离,又像是解脱,朱安望着丈夫远去的背影,心中满是失落和茫然,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刚嫁进周家,就要开始独守空房的日子。   在鲁迅离家的日子里,朱安用一颗痴心,守着这个家,她侍奉公婆,料理家事,对鲁迅的冷淡和不告而别,她也只能默默承受,在那个年代,女人就是这样,嫁了人就是嫁了,再多的苦,也只能自己咽进肚子里。   三年后,鲁迅学成归国,朱安以为,丈夫总该回到自己身边了吧,她不知道,命运给她开了个大玩笑,鲁迅虽然回到了家,却依旧对她不冷不热,朱安试图亲近丈夫,甚至主动提出想要一个孩子,却被鲁迅狠狠地拒绝了。   鲁迅之所以对朱安如此冷淡,固然有新旧思想冲突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两个人之间感情的鸿沟,鲁迅觉得,自己和朱安没有共同语言,朱安总是小心翼翼地讨好他,却连他在日本的见闻都搞不清楚,这种讨好,在鲁迅眼里,是那样的虚伪和乏味。   就这样,鲁迅和朱安在同一个屋檐下,却像两个平行线,永无交集,佣人们都说,先生和太太一天到晚都不说话,连面都很少见,鲁迅从不碰朱安做的饭菜,连换下的衣物都不愿意直接递到朱安手里,只会丢在院子里的脏衣篓,朱安知道,丈夫是不愿意接纳自己了,但她别无选择,只能在这段空壳婚姻里苦苦支撑。   岁月就这样一天天过去,鲁迅和朱安的婚姻越来越像一个笑话,人们惋惜朱安的不幸,却不知她背后隐藏着多少辛酸泪,而鲁迅,虽然摆脱不了这桩婚事,却在心里和这段婚姻划清了界限,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他的事业和写作中去,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鲁迅选择做一个革命者和斗士,至于家庭,似乎成了他生命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   命运似乎还嫌朱安受的苦不够多,就在朱安以为日子不会更糟时,鲁迅的学生许广平出现了,这个比朱安小19岁的女学生,以其新思想和知识分子的风范,很快吸引了鲁迅的注意,而朱安,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丈夫和另一个女人越走越近,无能为力。   许广平的出现,无疑给鲁迅和朱安名存实亡的婚姻,平添了一丝讽刺,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段婚姻的荒谬,鲁迅可以和许广平谈笑风生,却对朝夕相处的妻子不屑一顾,这种反差,像利刃一样,刺痛了朱安的心。   朱安终于明白,自己和鲁迅之间,已经没有任何可能了,她不是鲁迅想要的那个人,无论她如何努力,也无法走进鲁迅的心,她是那样地渴望爱情啊,渴望一个温暖的家,但是,这一切在鲁迅那里,她都得不到。   其实,朱安又何尝不是时代的牺牲品?她生在一个旧时代,长在一个封建家庭,从小,她就被灌输了“三从四德”的观念,作为女人,她没有接受新式教育的机会,没有追求独立和自由的勇气,她只能听从父母的安排,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然后在一段空洞的婚姻里耗尽一生。   而鲁迅,虽然接受了西方的新思想,却无法完全摆脱封建社会的桎梏,他厌恶旧式婚姻,却又无法挣脱母亲的安排,他向往自由恋爱,却又不忍心伤害朱安,他是个复杂的人,矛盾的人,在朱安身上,他看到了旧社会的影子,那是他极力想要抛弃的过去,可是,他却没有想过,朱安也是这个社会的受害者,是无辜的,是无助的。

0 阅读:63

评论列表

用户1xx86

用户1xx86

2
2025-04-22 18:27

以前人不看手机,眼睛炯炯有神。

爱吃凉拌菜

爱吃凉拌菜

自我拉扯的孤独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