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汪精卫病逝,陈璧君为他用水泥砌了一座千斤的大墓,葬于南京中山陵。2年

墟史往事 2025-04-22 16:22:49

1944年,汪精卫病逝,陈璧君为他用水泥砌了一座千斤的大墓,葬于南京中山陵。2年之后,墓穴被炸开,人们在里面找到了一具栩栩如生的尸体,但是随葬品中却只有一张三寸长的白纸,白纸上的四个大字是陈璧君亲笔所写。

那么白纸上面的四个大字是什么呢?

汪精卫从最初一腔热血的豪杰变成了日本人手下的“汪主席”,这其中的转变实在令人扼腕叹息,而在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四个年头,汪精卫因为沦为日本人的“走狗”而受到了中国群众的“记恨”。

1935年,汪精卫在南京召开会议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将手中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汪精卫并迅速扣动扳机。

只听见砰的一声,一颗子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汪精卫袭去,虽然这颗子弹并没有让汪精卫因此丧命,但却为他的身体健康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当时的医疗技术还不够先进,不过还是勉强保住了汪精卫一条性命,只是那颗子弹的位置太过于特殊,所以当时子弹并没有及时取出来,也是因此,汪精卫的身体开始出现了状况。

1943年,距离汪精卫被刺杀已经过去了整整八个年头,医疗技术也变得更为先进,所以在这一年,汪精卫在南京做了一场手术将那颗埋藏在身体数年的子弹取了出来。

汪精卫以为将这颗子弹取出自己的身体就会逐渐恢复,然而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子弹取出后,汪精卫的身体不仅没有好转,情况反而急转直下。

1944年,汪精卫的状态已经十分糟糕,当时不得已只好前往日本寻求治疗,然而汪精卫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趟前往日本的救命旅途最终竟然成为了他的丧命之旅。

在抵达日本后,汪精卫就接受了精心的治疗,然而他的身体情况实在太过于糟糕,再加上路途颠簸,所以最终还是走向了死亡。

按照当时的说法,如果汪精卫在国内好好静养,或许还可以多活一段时间,前往日本途中颠簸的路况成为了压倒汪精卫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汪精卫去世后,他的后事由她的发妻陈璧君一手操持,当时陈璧君力排众议,执意要为汪精卫修建一座水泥砌成的大墓,这样的举动在当时无疑是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尤其是为了满足汪精卫的遗愿,陈璧君更是将他的千斤大墓修建在了南京中山陵附近,由于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南京的群众恨毒了那些罪恶滔天的日本人以及为日本人办事的汉奸。

所以这些群众将心中的无处发泄的怒火统统注入到了汪精卫那千斤重的大墓上面,虽然南京大屠杀已经成为了过去尘封的一段历史,但群众受到的伤害永远不会消失。

汪精卫的墓地不仅仅是一个墓地,还是当年那段黑暗历史的象征,群众的情绪日益高涨,一场精心策划的爆破行动即将浮出水面。

两年后,一支由群众组成的队伍带着150公斤的炸药悄悄向汪精卫的墓碑处前进,那些群众脸上是肉眼可见的激动,或许对于他们而言,这将会是一种解脱。

只听见一连串的巨响,汪精卫那千斤大墓被炸开,汪精卫的大墓虽然是妻子陈璧君亲自设计坚固异常,但在群众的努力下,这样的坚固终究成为了一触即破的泡沫。

在一阵巨响结束后,人们看到了汪精卫的尸体,虽然墓地被炸的七零八落,但是汪精卫的遗体却保存完好,而汪精卫的身边并没有任何陪葬品,只有一张偌大的白纸,上面用毛笔写了四个字。

魂兮归来!

或许这四个字就是身为妻子的陈璧君对汪精卫的期盼吧,但人死不能复生,不过也从中看出陈璧君对汪精卫感情深厚。

陈璧君和汪精卫无疑是中国抗战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汉奸”,所以他们的墓碑旁被塑造了两尊跪像,时时刻刻为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忏悔。

0 阅读:0
墟史往事

墟史往事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