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4岁张爱玲在美国出租屋内去世,尸体一周后才被发现。她一丝不挂地躺在床上,遗嘱中却写明:“不允许任何人看遗体!”
张爱玲孤傲了一辈子,或许这就是她认为去世之后的最后一丝体面吧!
张爱玲的父母出身显赫,算是当时的贵族,门当户对、郎才女貌是众人对张爱玲父母那对俊男靓女的最好祝福。
只是他们在结婚之后却爆发了之前从未出现的矛盾,结了婚之后才发现生活根本不是想象中的诗情画意,而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父亲有父亲的坚持,母亲有母亲的骄傲,两个互相不理解的人又如何在寒冷的冬天抱团取暖呢?
虽然他们之间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可孩子也终究没能阻挡他们走向离婚的坚定步伐,张爱玲的母亲一走了之,将自己的一双儿女留给了自己的前夫。
虽说在此之前父母感情不和,但张爱玲姐弟二人至少还有一个家,张爱玲的母亲离开之后,他的父亲便凭借着优渥的家境娶了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
只是那女子对张爱玲姐弟十分看不顺眼,甚至在背后吹枕边风,导致父亲与张爱玲姐弟离心,至此,张爱玲姐弟二人过上了水深火热的生活。
因为从小缺少父爱、母爱,所以张爱玲内心一直希望能够有人给予她温暖,只是在年少时代却一直没有得到,这也为她以后创作的文学作品带有悲伤的感情基调奠定了基础。
越是没有什么越是渴望得到什么,所以后来张爱玲在面对爱情的时候又卑微又孤傲,整个人显得十分矛盾。
在张爱玲最渴望爱情的时候,她遇到了那个让她一见钟情的人——胡兰成,胡兰成是当时出了名的花花公子,家世好,风流倜傥,是当时很多女子倾慕的对象。
在少女怀春的年龄,张爱玲也没能抵挡住胡兰成的魅力,最终沦为了胡兰成的“小迷妹”,后来胡兰成背负汉奸骂名,张爱玲也孤身一掷,坚定地站在他身旁。
甚至拼命写稿子赚钱,只为能够和胡兰成长相厮守,然而这样卑微的爱情注定是不会长长久久的。
胡兰成为了避祸前往日本,想着胡兰成一人无依无靠,张爱玲为了让胡兰成拥有更好的生活,不分昼夜的写作赚钱,然而胡兰成却拿着张爱玲辛辛苦苦赚来的稿费去撩拨日本小姑娘。
张爱玲虽然在这段爱情里面极度卑微,一味地付出,但面对胡兰成的背叛,张爱玲还是无法忍受,最后选择断舍离,与胡兰成分手。
原生家庭的不幸,爱情的失意,这给了张爱玲巨大的打击,于是化悲愤为动力,张爱玲将自己的过往经历统统注入到小说当中,后来张爱玲凭借着文采斐然事业更上一层楼,只是内心却养成了极为矛盾的性格。
一边渴望被爱,一边不敢再去爱,一边自卑,骨子里却又带着孤傲……
上海成为了张爱玲的伤心之地,为了寻找心灵的慰藉,张爱玲离开上海,辗转反侧前往美国,只是任谁也没有想到张爱玲最终却客死异乡,并在自己去世之前留下了所谓的“遗嘱”。
1995年的一天,她的一位美国邻居发现突然联系不上张爱玲,抱着关心的态度前往张爱玲家中,却发现大门紧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无奈之下,那位邻居只好打了警方的求救电话,警方匆忙赶到鉴于当时的情况紧急便破门而入,结果却发现屋内十分简洁,房间内有些许的灰尘,也没有任何食物。
最奇怪的是另一间房屋内还传来一阵一阵的腐臭味道,这个味道警方十分熟悉,当即进行检查,却发现另一间的房间床上躺着一具一丝不挂的尸体,而尸体旁还有相应的证件和一张遗嘱。
“不许任何人看遗体!”
起初警方确实以为是恶性失踪案件,可最后却发现张爱玲是正常去世,身体内不包含任何毒素,也没有任何受伤打斗的痕迹。
张爱玲的人生就如同她写的小说一般外表华丽,内部却早已经腐烂,至于张爱玲为何选择一丝不挂的离开,且不愿意让人看遗体,或许她想干干净净的来,干干净净的走,不染尘埃吧!
何心隐
不明白为什么媒体喜欢吹捧这些民国文人。从三十年前的读者文摘,到现在的自媒体。这些民国文人,大部分都是精致利己主义者。包括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