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通房丫李氏,站着侍奉丈夫与正妻长达33年。这日,她正在盛饭。谁知,管家突然冲进来高喊了一句,她手一歪,啪地一声碗摔落地面碎了一地。正妻刚打算开口斥责,丈夫却开怀大笑:“坐下,一同用膳!” 信源:《谭延闿的水晶球人生》——许顺富 谭家大院里,雕梁画栋的正厅热闹非凡,人们举杯换盏,一片喜乐融融的景象。李夫人是谭家地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她端庄地坐在餐桌旁,品尝着美味佳肴。没有人会想到,这位气质高贵的夫人,过去仅仅是府里一个身份低下的丫鬟。 故事发生在遥远的河北宛平县。李氏幼年丧失双亲,为了照顾年幼的弟弟,她无奈之下只好卖身到一户当官的人家做丫鬟。命运弄人,一次意想不到的事情让她进了谭家的大门,也由此展开了她不寻常的一生。 在谭家,最初她只是个普通的使唤丫头,每天忙碌地做着各种琐碎的事情。因为生得漂亮,她被谭钟麟看中,纳为妾室,并在1880年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取名谭延闿。 即使成了妾,李夫人在谭家也没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她还是得在一旁伺候丈夫和正妻吃饭,等他们吃完,自己才能吃剩下的东西。她生的三个儿子,因为是庶出,被人叫做“小老三”、“小老五”,总是受人轻视。 李夫人心里很委屈,也很不甘心。她知道,只有儿子们将来有出息,她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在谭家真正地“母凭子贵”。 李夫人把所有希望都放在儿子谭延闿身上,她明白,孩子多不多不重要,关键是要有出息。所以,她开始全心全意教育谭延闿,教他读书写字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教他做人的道理。 自谭延闿五岁开始上私塾,李夫人就每天督促他完成文章、诗歌和书法的练习。有一次,年幼的谭延闿因为被叫做“小老三”而感到不解和委屈,向母亲诉说。 李夫人努力控制着难过的心情,对他解释说:“我是你父亲的妾室,别人嘲笑你,不仅是因为你们年纪小,更因为你们是‘庶出’的孩子。你们一定要认真读书,成为有头有脸的人物,这样我在谭家就算受再多的苦也觉得值得。”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年幼的谭延闿,他下定决心努力学习,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从那以后,谭延闿就像变了一个人。他认真努力地学习,就连朋友们邀请他玩耍,他也常常谢绝。十一岁时,他就开始学习难度较大的八股文,比同龄的孩子们早很多。十三岁时,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且顺利考中了秀才,这个好消息让谭家上上下下都感到无比高兴和激动。 谭延闿的出色表现,也让李夫人的处境稍微好转,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但是,李夫人并没有因此而得意忘形,反而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低调谦和的作风,继续尽心尽力地教导儿子,希望他能更加优秀。 1904年对李夫人来说,是改变命运的关键时刻。那一年,24岁的谭延闿科举高中,成为会元,打破了湖南省两百多年没有会元的局面。这个好消息传到谭家,全家上下都欣喜若狂。 谭钟麟非常高兴,紧紧握着李夫人的手,郑重说道:“从今往后,李氏夫人可以在正厅里与我们一起吃饭了。”这句话对李夫人来说,是极大的认可,也是这么多年努力的最好证明。 谭延闿当官后,对母亲更加孝顺,常常对外宣称自己是“奉母亲的命令”做事,这大大提高了母亲的社会影响力。他牢记母亲的教导,待人接物谦虚有礼,同时他也坚决不娶小老婆,以免母亲遭受的痛苦在他家重演。1916年,谭延闿的母亲李夫人在上海去世。 当时政治局势十分混乱,谭延闿却毅然决定赶回家乡办理丧事,足见他对母亲的孝心。第二年,他还亲自负责将母亲的棺柩运送回长沙安葬,一路护送,尽心尽力。 为了让母亲风光大葬,获得应有的尊严,谭延闿不惜与族人产生矛盾,坚决要求按照自己的意愿,让母亲的灵柩从家族祠堂的正门抬出去,显示他对母亲的敬重之情。 葬母后,谭延闿重返政坛。1920 年任两广督军,后因陈炯明叛变,他与孙中山皆去职。1921 年应孙中山之召参与北伐,次年任建国粤军西路总司令。 1923 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1925 年任国民政府委员等职,同年冬任驻粤绥靖督办。1926 年任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成为蒋介石的心腹之一。 在婚姻上,他与妻子方榕卿感情深厚,妻子病逝后,他发誓不再续弦,婉拒孙中山介绍宋美龄的好意。 谭延闿喜爱美食,曾重金聘请大厨,研究菜谱,甚至亲自下厨,组庵湘菜据传由他所创,他被称为湘菜鼻祖。他对下人也很好,干时间长的下人到老有养老金。 1930 年 9 月,谭延闿因突发脑溢血在南京病逝,享年 50 岁,国民政府为其举行了国葬。 李夫人,从地位低微的丫鬟到备受尊重的母亲,她的一生充满传奇。凭借对儿子的深切母爱和不屈不挠的性格,她成功实现了人生的巨大转变。她的经历深深影响了儿子谭延闿的人生道路和政治生涯,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力量。
1904年,通房丫李氏,站着侍奉丈夫与正妻长达33年。这日,她正在盛饭。谁知,管
酷炫青春风飞扬
2025-04-22 15:18: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