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日本富家女不顾反对,远嫁数学家苏步青,没想到,在日军侵华期间,她趁苏步青外出时,接待了日本军官,凭借日本人的身份和流利的日语,她巧妙地周旋于日军军官之间,成功保护了家中的重要科研资料和教学文献。
在1925年的东京,两条看似永不相交的人生轨迹,却在命运的指引下奇妙地交汇,一边是年仅9岁才得以插班读书的贫困农家子,一边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教授之女,若非机缘巧合,这对璧人或许终将擦肩而过。 那年春天,东京帝国大学的樱花开得正盛,23岁的苏步青已是校园里赫赫有名的数学天才,他以惊人的天赋在入学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90多名外国考生中唯一被录取的学生,而20岁的松本米子,则是众多追求者心中的白月光,集知性与优雅于一身。 与其说是偶然相遇,不如说是命运早有安排,米子通过好友认识了这位来自中国的数学奇才,而苏步青的才华很快就征服了这位大家闺秀,两人在数学世界里找到了共鸣,在人生理想中寻得了共识。 松本教授虽然欣赏苏步青的学术造诣,却对这门婚事始终难以释怀,直到苏步青在微分几何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发现了后来震惊国际数学界的“苏氏锥面”,才最终打动了这位严苛的岳父。 婚后的生活如同一道道待解的数学难题,1931年,面对是留在日本享受优渥生活,还是回国报效祖国的抉择,这对新婚燕尔的夫妻没有丝毫犹豫,米子坚定地支持丈夫的选择,陪他回到了物质条件远不如日本的中国。 在浙江大学,苏步青担任数学系教授,却时常领不到薪水,一家人蜗居在仅有三平米的小屋里,生活异常拮据,但米子从未抱怨过,她将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丈夫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她甚至特意为丈夫准备了一个在当时极为罕见的浴缸,好让他能够在泡澡时思考数学问题。 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更显珍贵,当浙江大学被迫西迁,举家颠沛流离之际,米子不但要照顾年幼的孩子,还要想方设法保护丈夫的珍贵科研资料,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他们最小的儿子不幸夭折,这对米子的打击格外沉重。 当时的日本当局得知米子的身份后,曾多次派人劝说她回国,许诺优厚条件,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浙江大学辗转迁徙至贵州湄潭,在这个偏僻的山村,苏步青一家栖身于一座破旧的古庙中,庙里老鼠横行,环境恶劣,但米子依然默默支撑着这个家,她知道,丈夫正在撰写一部重要的数学著作《射影曲面概论》,她要为他营造一个相对安稳的研究环境。 同时,东北帝国大学也向苏步青发来高薪聘请的电报,一边是亲情的牵绊,一边是优厚的条件,米子却选择了留守,她深知,丈夫的理想和抱负都在中国,而她的使命就是守护这份理想。 米子的坚守,在一次特殊的“探访”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日军军官带着威逼利诱的意图登门时,这位看似温婉的东方女子展现出罕见的刚烈,她不卑不亢地说:“我已经习惯了中国的生活和饮食,不会再回到过去的生活方式中,”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来访者无功而返。 1945年,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苏步青夫妇抱头痛哭,战争的阴霾终于散去,他们可以专注于更有意义的事业,在米子的全力支持下,苏步青与好友陈建功共同创立了“陈苏学派”,开创了中国微分几何学派的新纪元。 1953年,当国家开放外籍人士入籍时,米子第一时间申请加入中国国籍,正式改名为苏松本,这个决定,是她对中国这片土地最深情的告白,她早已将自己的根深深扎在这里,与丈夫一起为中国的数学事业添砖加瓦。 在数学的世界里,苏步青是当之无愧的“东方第一几何学家”,而在生活中,米子则是默默支持他的力量源泉,她不仅是贤内助,更是知己,她深谙丈夫的治学之道,常常在他研究疲惫时给予鼓励和启发。 1986年,米子在病榻上握着丈夫的手,轻声说道:“你要好好活下去,”这成了她留给苏步青最后的嘱托,失去爱妻后,苏步青将米子的照片一直带在身边。 2003年,101岁的苏步青溘然长逝,在他漫长的一生中,有过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有过艰难困苦的岁月,但最珍贵的,是那个不远万里、甘苦与共的人儿,在数学的殿堂里,他们的爱情如同一道优美的曲线,跨越了国界,超越了战争,击穿了时空,在人们心中永远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