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已经爆发三年之久,特朗普二进宫后,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对垒又发生了戏剧性的

陌上伊人笑 2025-04-21 23:06:55

俄乌战争已经爆发三年之久,特朗普二进宫后,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对垒又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在美国惊天逆转后,除了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两个当事方会受到首当其冲的影响,欧洲国家的援助是否会直线上升,也受到了各方关注。 俄罗斯和乌克兰如果用中国的成语来说可以叫“兄弟阋墙”。 一千多年前,当时基辅是第一个斯拉夫国家的中心,这个国家同时诞生了乌克兰和俄罗斯。正如弗拉基米尔·普京所说,“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就像一个民族,一个整体。” 然而,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相互竞争的大国不断分裂乌克兰,直到苏联成立之初,斯大林以铁血的手腕收服乌克兰地区,划归集体农场。 成千上万的俄罗斯人涌入乌克兰,确切的说是乌克兰东部。因此,东乌克兰人与俄罗斯的联系更紧密,倾向于支持亲俄领导人,而西乌克兰人倾向于支持亲西方的政客。 在表面统一实则分裂的情况下乌克兰熬到了1991年,苏联解体。 独立后,乌克兰自身的民族叙事仍然没有得到统一建构,2014年广场事变后,乌克兰彻底倒向西方,俄罗斯则出兵吞并了克里米亚地区,二者关系降到冰点。 2022年泽连斯基进一步“去俄罗斯化”和靠近北约的衍生品,俄罗斯意识到了北约东扩的威胁,决定先声夺人,进行防御性扩张。 在这三年里俄罗斯在缓慢推进其历程,包括占领重要工业点,打击军事基地等等,乌克兰则在北约支持下反击,二者本如天枰有着力量的支持给与平衡。 但是特朗普上台后,迫切想要取得一场外交胜利为自己加冕,不断向北约内部开刀,希望调停俄乌战争。 特朗普声称,自与俄罗斯的战争开始以来,美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3000亿欧元的援助,而欧洲只提供了1000亿欧元。言外之意就是不再续费。对于美国的行为,欧洲除了失望更多的是无可奈何。 根据基尔研究所的数据,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华盛顿总共提供了641亿欧元帮助乌克兰武装和自卫,而欧洲提供了620亿欧元。在美国不再支持后,如何弥补军事上的亏空成为了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一些中东欧国家反应则比法德等西欧国家更为激烈。比如,波兰作为中东欧大国,很早就给与乌克兰军事支持,而立陶宛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也想要掺和到这里面。 立陶宛总统表示:“立陶宛公民已经可以在战区,包括在库尔斯克地区,作为乌克兰武装部队的雇佣军出现。” 乍一听可能觉得匪夷所思。像立陶宛这样的东欧国家,积极支持乌克兰并直接出兵,本质上是在大国对抗中选边站,最终可能沦为牺牲品。 需要注意到的是,立陶宛至今没有说明具体具体援助军队的数量,为什么呢?因为军事力量远不足以对抗俄罗斯,一旦局势升级,可能首当其冲遭受打击。经济上,立陶宛因制裁俄罗斯而承受能源危机和通货膨胀,民众生活就会受影响。 那么,小国就是没有选择,只能成为大国的附庸吗?而对于这一点,我国伟人毛泽东则早有预料,早在解放战争后期就萌生了现实主义外交思想。 实际上早在建国前,毛主席的外交思想就十分现实且具有一定灵活性。新中国成立之初,既是大国也是弱国,保持独立和发展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中国与苏联更加亲近,但是中国也没有因为这一点而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而是主张有原则,有方法地接触。无奈当时南京的司徒雷登提出了一系列近乎于苛刻的要求,这才导致中美一段善意交往被迫还没开始就宣告夭折。 这也并非司徒雷登所愿,而是美国议会此时极端反对共产党中国,并且没有放弃蒋介石这颗棋子。最后结果也展现在了大家眼前,就是毛主席所写的《别了,司徒雷登》。 这一简单例子可以看出,毛泽东时代外交绝非简单的"以意识形态划线"。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展现出的灵活务实作风,使中国成功斡旋印度支那问题,赢得国际社会尊重。 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评价道:"中国领导人始终在革命理想与国家利益之间保持微妙平衡。无论国际上美苏如何争斗,中国政策依旧核心稳定,它也在70年代再度发光发热。” 70年代国际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体现在,现实主义政客尼克松成为美国领导人,他使得美国从越南战争中抽身,转而与中国解冻关系,中美终在1972年小球转动大球,融化坚冰。 中美关系的奠基人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毛泽东的战略眼光使他能够超越意识形态分歧,看到美中接近对苏联的战略牵制作用。" 总之,从俄乌战争视角来看,立陶宛如果不能摆脱对历史记忆的恐惧和反俄意识形态的支配,将会进一步遭到反噬。 正如新加坡学者马凯硕所言:"小国若不能超越历史悲情,就难以在大国博弈中保持战略自主"。 建国以来,世界这一方棋盘上已经换了许多对对手,中国不愿做像美国那样无理的,偏袒的裁判,也不愿做搅局者,而是和平的建设者。 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这种既保持战略定力又具备战术弹性的外交传统,依然是中国应对国际风云变幻的宝贵财富。

0 阅读:19
陌上伊人笑

陌上伊人笑

‌感谢大家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