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时代的两个“无法解释”第一:毛主席时代,一亿工人居然没有一个下岗。第二:中国人的平均寿命,由解放前的35岁,增长到毛主席时代的65岁以上。 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经济烂得跟破筛子似的,哪有啥就业市场?可毛主席时代硬是让一亿工人稳稳当当有了岗位,这事儿搁现在都觉得不可思议。靠的是啥?计划经济。那时候国家说了算,资源咋分、生产咋干,全都一把抓。国有企业成了顶梁柱,大手一挥就把从农村跑出来的劳动力全接住了。 工人进了厂,拿的就是“铁饭碗”。啥叫铁饭碗?就是一辈子不愁失业,还带住房、医疗、孩子上学、退休金一条龙福利。失业?不存在的。那年代工人觉得自己不是给老板打工,而是给国家出力,干活有劲儿,也有荣誉感。比如第一个五年计划,鞍山钢铁厂机器一响,钢产量蹭蹭往上涨,工人满腔热血,几千人直接有了饭碗。再看大庆油田,1960年代王进喜带着队伍顶着大雪扛设备,愣是把荒地变成了油田重镇,产量年年攀升,全国都跟着受鼓舞。 国家还特会变通。经济有波动或者行业得调整,工人不会被一脚踢开,而是调到别的岗位或者培训一下接着干。效率低点是真,但岗位稳是真的。农村也没闲着,人民公社把农民组织起来种地,分工明确,谁也饿不着。到1976年,差不多一亿工人靠这体系站稳了脚跟。这不是奇迹是啥?计划经济的威力,硬生生把失业这词儿从字典里抹掉了。 再说寿命。1949年,中国人平均活不过35岁,战乱、饥荒、疾病,三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可到了毛主席时代,平均寿命蹦到了65岁以上,翻倍了!这咋做到的?得从医疗和生活保障两头说起。 先看医疗。新中国一上来就搞了个赤脚医生计划。啥叫赤脚医生?就是把农民培训个三五个月,教点基本医术,背着药箱满村跑,给乡亲们打疫苗、治小病、讲卫生。到1970年代,全国有上百万赤脚医生,农村也能看上病了。疫苗这东西最硬核,天花这大杀器1961年就彻底被干掉,救了多少命没法数。医院诊所也从城里铺到了乡镇,母婴保健一搞,婴儿死亡率从1949年的200‰直线往下掉。 再加上爱国卫生运动。全国动员起来扫垃圾、灭蚊虫,环境干净了,病自然少。血吸虫病这老大难,部分地方发病率砍了90%,效果实打实。粮食也没落下,水库修起来,荒地开出来,粮票布票一分,饿肚子的事儿基本绝迹。社会稳了,仗不打了,命自然长。到1970年代,35岁变65岁,硬是靠这些接地气的招数干出来的。 这俩成就离不开毛主席的眼光和魄力。他出身农民,懂底层苦,早年辍学干农活还自学成才,革命路上更是吃尽苦头。到了延安,住窑洞、点油灯,跟群众打成一片,这种接地气的作风让他明白老百姓要啥。新中国一成立,他就把工业化和民生放首位。第一个五年计划砸重工业,工厂遍地开花,工人有了活儿干;赤脚医生、卫生运动直戳健康痛点,硬是把国家从破败拉上了正轨。 他还亲自下基层。工厂里看机器转,田间跟农民聊收成,这种亲民劲儿不是装出来的。工人、农民被他鼓舞得干劲十足,觉得是为自己家干活。这种信任和干劲,成了那年代的最大底气。 这俩成就不是昙花一现。工业上,鞍山钢铁、大庆油田这些老厂子,到现在还是支柱,改革开放后的人才和技术全是那时候攒下的。医疗上,赤脚医生的经验进了新农合,2018年寿命都77岁了,疫苗、卫生这些老招数还管用。对付SARS、COVID-19,底子厚着呢。 人物也牛。王进喜“铁人”精神激励后人,雷锋日记教人做好事,焦裕禄种树治沙,李四光找油搞预测,这些人的故事到现在还响当当。毛主席1976年走了,但这工业、医疗的根基,自力更生的劲头,硬是撑起了今天的大国模样。
毛主席时代的两个“无法解释”第一:毛主席时代,一亿工人居然没有一个下岗。第二:中
潮女炫风尚
2025-04-21 19:58:13
0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