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白宫新闻发言人卡罗琳面对记者提问时承认:“美方注意到中方已做好最坏准备,包括可能发生的军事斗争。” 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时,中国亮出了一张“王牌”——稀土。4月2日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仅两天后,中国对七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直击美国军工命门。五角大楼数据显示,美军现役153种主战装备中,87%的供应链依赖中国稀土加工环节。
F-35隐身战机每架需417公斤稀土材料,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库存仅够维持三个月生产。中国对全球稀土加工环节80%-90%的掌控力,让美国不得不启动深海采矿计划,试图从太平洋海底金属结核中提取镍、钴等替代资源,但专家坦言海底开采技术至少需十年才能成熟。而目前美国产业链存在致命缺陷——即便手握矿石,缺乏精炼技术的美国军工仍被“卡脖子”。 特朗普政府的战略焦虑在关税政策上显露无遗:一边将中国商品关税持续推高,另一边却暂停对其他70国的“对等关税”90天。这种调整,实则是美国经济承压的无奈妥协。耶鲁大学研究显示,关税已导致美国家庭年均损失1300-5400美元,引发民众在社交媒体掀起“算账潮”。更讽刺的是,美国半导体行业因供应链中断损失800亿美元,而中国通过“双循环”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达2.3万亿美元,构建起抗压能力更强的经济生态。
卡罗琳所称“军事冲突没有赢家”的背后,是五角大楼的深层恐惧。4月5日,美军在东太平洋试射三叉戟洲际导弹;4月9日又宣布启动“闪电风暴”军演。但中国2200架战机(含300架歼-16、11个歼-20航空旅)、459艘战斗舰艇及5000余枚导弹的国防实力,让美防长赫格塞思不得不公开喊话“不希望冲突升级”。这种“举着大棒轻声细语”的姿态,折射出美国既想威慑又怕摊牌的矛盾心态。
有人将中美博弈比作“新时代的上甘岭战役”,而太平洋就是这场较量的“塔山防线”。中国之所以敢言“奉陪到底”,底气源自三大支柱: 工业体系的绝对韧性——完整产业链可战时自持,14亿人口内需市场庞大,只需提振消费信心,即可再次腾飞; 科技突围的降维打击——高超音速导弹形成“东风-17陆基、鹰击-21海基、轰-6K空基”三位一体打击体系,我们拥有强大的反击能力,不会被任何军事力量吓到;
民心凝聚的钢铁长城——解放军新修订《纪律条令》30次提及“战斗”,常态化实战演练锤炼出“召之即战”的底气。 从2018年贸易战至今,中国用七年时间证明:GDP增速保持美国两倍以上的国家,不会因关税战伤筋动骨;拥有全球80%稀土加工能力的工业巨人,更不惧技术封锁。美国《纽约时报》哀叹:“任何期待中国会屈服的想法都是痴心妄想”,而中国商务部早已看透本质:“美方关税游戏已沦为数字表演”。 当五角大楼为“印太作战能力”焦头烂额时,中国双航母战斗群正在南海演练立体登陆;当特朗普炫耀“史上最高关税”时,中国海关正将美国大豆挡在国门之外。这场较量揭示了一个真理:大国崛起从不是靠妥协换来的,抗美援朝时期“钢少气多”的精神,如今已蜕变为“钢多气更盛”的自信。 中国人信奉“忘战必危,好战必亡。”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从不惧怕战争。能战方能止战,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