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晚年时,前后一共养了33个家妓,年龄大都是15岁左右的女孩子。而且当这些女孩子长到18岁时,白居易就会把她们要么转卖,要么送人。然后再换一批更加年轻的家妓。
白居易晚年对于奢靡腐败的朝堂心生厌恶,因此也不再抱有对朝堂希望,反而生出一个爱好:养家妓。
对这一行为,大家也是津津乐道,褒贬不一,但其中也能看到他心中对于“初恋”深深的羁绊,以及自己感情的矛盾之处。
“诗魔”白居易感情观的矛盾之处从《长恨歌》就能窥见一二,并且因为这首诗的文学造诣极高,但其思想与表达又存有矛盾,因此后人在研究之时也是直接形成了四派。
在当时统治集团荒唐行事的背景之下,白居易却用了大量的描写来渲染“李杨爱情”,这样的爱情究竟是基于嘲讽还是源于他内心对纯真爱情的向往呢?
“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这句诗可是当时白居易与“初恋”湘灵分别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湘灵与白居易曾有过一段佳话,这个乐观可人的姑娘让白居易在战乱之时慌乱不安的心很快就安定了下来,那段时光是白居易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候。
因此在他的心中,早就下定决心要与湘灵喜结连理,可是到了适婚年龄时,母亲却坚决反对二人的来往,理由就是“门不对户不对”。
在当时那个时代,胆敢违母命则为大不孝,这个罪名可是谁都担不起的,白居易自然只能先放下心思。
但他并没有意志消沉,反而奋发图强,认为自己只要能够榜上有名遂了母亲的愿,母亲便能答应这门亲事。
而白居易果然是块“金子”,很快便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加天赋榜上有名,母亲自然非常高兴,湘灵心中也欢雀不已,因为两人都以为这样就能在一起了。
可没想到母亲听了白居易再次的请婚之后,脸色瞬间就拉了下来,对他严厉呵斥道:“我们这样的家世,怎可娶一个小门小户做当家主母,岂不让人耻笑?”
又一次幻灭是白居易心中悲痛不已,这时长安的调令也下来了,如此两个有情人便分隔两地,各自怀念,这古代的交通与人员流动,可以说很多时候一旦分别便是永久。
因此白居易“两心之外无人知”的“暗念”便开始了,这种日日思念不得见的生活让他对家庭不再抱有幻想,整日也不考虑娶妻之事,母亲一旦提及,他便拉出湘灵,母亲依旧坚持。
到了白居易快步入不惑之年的时候,母亲再次催婚这才使白居易让步,但这份感情,也是白居易内心深处最纯洁不可触碰的一处。
直到他被贬,才再次与“初恋”相遇,这让他沉寂已久的心终于有了波动,可造化弄人,他无法久留,也无法将孤身一人的湘灵带走,便匆匆赴任。
晚年,这份思念更是像会呼吸的痛,他不在专心朝政,而将心思都放在了家妓当中,与她们把酒言欢,他此时心中已然是“活在当下”。
曾经有友好看上他其中一位家妓写信讨要,他也极为大方的将这位家妓送出,而他对于家妓的感情有多少不得而知。
并且他还立下一个规矩,家妓在及笄之年入府,二九年华出府,就这样新人进旧人出,好像现在的在初中上学一样。
其实不难发现这些家妓对于白居易来说意味着什么,他还是对湘灵难以释怀,在他心中仍有一片净土,在那里收藏着的俨然是两人年少纯真时的欢乐时光以及对于爱情最纯粹美好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