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8岁的雷锋在武汉长江大桥前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影像,那时的他还没有成为

文山聊武器 2025-04-20 20:15:42

1958年,18岁的雷锋在武汉长江大桥前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影像,那时的他还没有成为一名战士,青涩的脸上洋溢着憨厚的笑容。很难有人想到,这个有着阳光般笑容的青年背后,却有着异常悲惨的童年。 雷锋,这个名字如今家喻户晓,可他的起点却低得让人心酸。1940年12月18日,他出生在湖南望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里日子本来就紧巴巴的,更别提接连的打击。父亲雷明亮早年参加过农民运动,后来被国民党抓走,受尽折磨,1944年被日军虐待去世。祖父雷新庭被地主逼债,病死在1943年。哥哥雷正德做童工染病去世,弟弟饿死,母亲张元受尽凌辱后自杀。7岁的雷锋成了孤儿,靠六叔公和六叔奶奶拉扯长大,住的是漏风的茅草屋,吃的是野菜稀饭。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给了他翻身的机会。1950年,他10岁,第一次走进清水塘小学,免费读书的机会让他眼眶发热。从此,他每天走十多里山路,风雨不误,成绩常在90分以上。小学里,他乐于助人,背小同学过河,帮生病的同学补课,老师都夸他勤奋。后来,他加入少年先锋队,戴上红领巾,干活做事从不马虎。1956年小学毕业,他朗诵毕业诗,赢得满堂掌声。毕业后,他在乡政府当通信员,送信跑遍山村,又调到望城县委做公务员,工作细致被评为模范。1957年,他加入共青团,还在治沩工程中拿了“治沩模范”称号。 1958年初,他在团山湖农场学会开拖拉机,还捐了20元支持买拖拉机,文章登上《望城报》。同年9月,他响应号召支援鞍钢,前往辽宁鞍山,在弓长岭铁矿做推土机手,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这一路,他靠着坚韧和努力,慢慢走出童年的阴影。 1958年夏,雷锋从长沙出发,前往鞍山支援钢铁工业建设。路过武汉时,他特意在刚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前停下脚步,拍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那是1957年10月15日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新中国第一座跨江公铁两用桥,全长1670多米,连接武昌和汉阳,壮观得让人震撼。桥面车来车往,火车轰隆隆开过,江风吹来盛夏的味道。 雷锋穿着朴素的白衬衫,站在武昌桥头堡下,身影瘦瘦的,和宏伟的大桥比起来显得不起眼。摄影师王孝云后来回忆,这张照片是在桥头堡下的照相馆外拍点拍的,那时候那儿是游客留影的热门地方。雷锋站在指定位置,抬头看着江水,脸上笑得特别纯真。这张照片不只是他旅途的纪念,更像是一个转折点。那一刻,他可能感受到了国家建设的热火朝天,也对自己未来的路有了些期待。 武汉长江大桥不只是交通线,更是新中国工业崛起的象征。雷锋站在那儿,或许也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要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这张照片,后来成了他人生故事里浓墨重彩的一笔。 1960年1月,雷锋终于圆了参军梦,加入沈阳军区工程兵十团运输连当驾驶员。他个子不高,但硬是靠努力过了关。入伍后,他苦练驾驶技术,开车稳当又麻利,闲下来还帮战友缝衣服、让座,队里都喜欢他。 1960年8月,辽宁抚顺发大水,上寺水库告急。雷锋带病请战,扛沙袋、疏水道,脚磨出血泡也不吭声,连干七天七夜。任务结束,他把攒下的200元全捐了出去,100元给望花区人民公社,100元支援辽阳水灾,自己却穿着打补丁的袜子。后来,他被评为“节约标兵”,事迹上了军报。 同年11月,他成为共产主义战士,还拿了“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和二等功。1961年,他的事迹传开,全国各地请他做报告,他用带点长沙味儿的普通话讲自己的故事,朴实得让人动容。1962年,他晋升中士,还当选抚顺市人大代表。 可惜,天妒英才。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指挥倒车时,被意外倒下的电线杆砸中头部,抢救无效去世,只有22岁。战友哭红了眼,群众自发送行。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这天成了“学雷锋纪念日”。雷锋日记公开,字里行间全是助人的真心话,感动了无数人。他的精神,像一盏灯,照亮了中国几代人的路。

0 阅读:1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