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争时,很多美军士兵在战场上没有老婆陪着,于是就找了越南当地的女子陪伴。结果20年后,美军回美国了,谁知他们压根儿没想把这些越南女子和他们生的混血孩子带回美国,那这些混血孩子后来如何了? 越南战争时期,美军数不胜数,从最早的“美军是不可战胜的”,到保留割据政权,再到仓皇逃离越南,美国的自信也从原来的高歌猛进,再到后面的战略撤退,再到后面的龟缩不出,成为了世界的笑柄。 美国大兵拍拍屁股走人那会儿,西贡街头的混血娃儿正蹲在弹坑边卖火柴。这些蓝眼睛黄头发的“贝度”(生命之尘),像极了美军嚼剩的口香糖,黏在越南的烂泥地里甩不掉。有个叫阿梅的混血姑娘,她妈是芽庄酒吧女,临产前还攥着美国大兵留下的Zippo打火机,结果孩子生下来瞳孔比打火机镀层还亮,村里人见了直吐口水:“鬼娃子!” 这些孩子活脱脱成了行走的耻辱柱。河内菜市场里,混血男孩阿强卖鱼时总被泼脏水:“你这鱼腥味还没你身上洋骚味重!”有些越南母亲被逼急了,半夜拿烧红的铁勺烫孩子鼻梁,想把高挺的鼻骨压塌。更惨的是孤儿院,铁架子床上挤满混血儿,院长拎着花名册发愁——美国罐头早吃光了,现在连霉米粥都得掺观音土。 美国人倒也没完全装瞎。1975年搞了个“空运幼儿行动”,波音747货舱里塞满混血婴儿,跟运龙虾似的打包送出国。有个叫琳达的护士记得清楚,飞机刚起飞就有孩子断气,小棺材和玩具熊一起堆在货舱角落。活下来的送到美国养父母家,金发碧眼的夫妇举着欢迎牌,眼神却像在宠物店挑吉娃娃。 最讽刺的是身份把戏。1987年《亚美儿童回家法》一出,越南突然冒出成堆的“美国爸爸”。土豪们砸钱买混血儿当移民跳板,到了美国转手就把孩子扔贫民窟。有个叫托尼的混血青年,十四岁在纽约刷盘子时,发现“养父”早拿着绿卡泡赌场去了。这些孩子就像被嚼了两遍的口香糖,黏过越南的土,又粘上美国的街。 二十年后再看这批“战争残渣”,活成标本的比活成人的多。留在越南的混血儿如今五十多岁,顶着花白头发开三轮车,乘客看见高鼻梁还嘀咕“老杂种”。移民美国的混血后代混进唐人街洗脚城,英语带着越南腔,中文掺着纽约痞,活像文化杂交的失败实验品。倒是美国退伍老兵协会年年搞忏悔大会,白发老头们搂着越南导游哭:“我那孩子要是活着,该有你这么大了......” 战争这玩意儿最会生吞活剥,嚼碎了山河还要啃人性。美国大兵当年撒的种,如今在两国边境线上长成歪脖子树,树根扎着血,树皮刻着债。你说该怪谁?怪枪炮太响?怪荷尔蒙太躁?要我说,最该怪的是那些坐在白宫吹空调的,他们签个文件比撒泡尿还容易,尿完了提上裤子就走,哪管地上洇湿的是血还是泪。
越南战争时,很多美军士兵在战场上没有老婆陪着,于是就找了越南当地的女子陪伴。结果
古今瞭望之窗
2025-04-20 19:32: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