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布鲁塞尔谈判尘埃落定,欧盟27国正式签署电动车新规。这场持续三年的贸易博弈看似落幕,实则暗流涌动——欧盟以3.8万欧元筑起价格门槛,表面限制中企电动车的低价攻势,实则暴露了欧洲本土车企的深层焦虑。 以比亚迪海鸥为例,国内售价仅需0.8万欧元的国民车,在欧价格飙升至2.1万欧元仍遭拦截。但市场规律不会因行政命令消失:欧洲消费者对2-3万欧元价位段的刚需仍在,这直接催生了"贴牌东方车"的灰色产业链。更值得关注的是中企的破局之道——宁德时代匈牙利工厂的刀片电池已实现量产,吉利旗下极氪001在西班牙测试中斩获五星安全,上汽MG4更以"零碳工厂"撕开环保壁垒。 法国雷诺、德国大众看似守住了市场,实则陷入两难:既要维持高端车型利润,又无力填补中端市场真空。而中国车企已在欧洲本土布局12座生产基地,用技术创新突破贸易壁垒。欧盟2035年燃油车禁令倒计时仍在继续,但这场博弈的胜负手,早已不是一纸文书能决定。 个人看法:欧洲这波操作像不像武侠小说里的"闭门造车"?设门槛反而逼出中国制造真功夫。现在欧洲街头每10辆电动车就有3辆贴着"东方血统",这事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聊聊您的观察!
快讯!快讯! 布鲁塞尔谈判尘埃落定,欧盟27国正式签署电动车新规。这场持续三年
辣评养车
2025-04-20 17:40: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