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教授卖掉房车,带全家赴美定居,走前扬言:中国文化不高级,要让儿子成为“101%美国人”,现在他怎么样了? 2018年的北京国际机场,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教授徐思远在安检口对着镜头冷笑:"中国文化是封建糟粕,我儿子要做101%的美国人。" 这个曾在央视财经频道谈笑风生的学者,此时正将北京三环的房产钥匙交给中介,怀里揣着刚办好的美国投资移民签证。 他的疯狂源于一场国际学术会议。当看到美国同行手腕上价值百万的百达翡丽时,这位中国经济学界的新星突然意识到:"原来我这辈子都活在低级文明里。" 回国后,他开始在课堂上公开宣称:"中国五千年文明比不上美国一个华尔街精英的下午茶。"学生们记得,这位曾经风度翩翩的教授开始频繁穿戴仿制的阿玛尼西装,连板书都要用美式花体英文书写。 抵达纽约的第一周,徐思远在曼哈顿中城的豪华酒店宴请同行,席间大肆吹嘘:"我的研究模型将颠覆美国经济学界。" 然而现实很快给他当头棒喝——他投给哈佛、MIT的简历如同石沉大海,面试官直言:"我们不需要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的学者。" 积蓄迅速耗尽,妻子临产的医疗费像一把利刃。这个曾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的教授,最终在布鲁克林的中餐馆后厨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当他戴着厨师帽切菜时,手机突然弹出国内同事的消息:"你当年的农村经济模型被评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他颤抖着删掉消息,菜刀差点切到手指。 儿子出生那天,徐思远在产房外立下"三不原则":不学中文、不吃中餐、不过中国节。他给孩子取名"Jackson",并在社交媒体炫耀:"我的儿子是自由世界的公民。" 但现实很快露出狰狞面目——当Jackson在幼儿园被白人孩子嘲笑"黄皮猴子"时,徐思远只能跪在地上求老师:"请告诉他们我儿子是美国人。" 更荒诞的是,这位曾批判中国教育的教授,开始偷偷给儿子报中文补习班。"我不能让他在唐人街被当成异类。" 他在日记里写道。但每当儿子用稚嫩的声音念出"床前明月光",他都会暴怒地摔碎茶杯:"你是美国人!" 2025年的纽约皇后区,48岁的徐思远蜷缩在潮湿的地下室里。他的手机相册里,除了儿子的照片,全是外卖订单截图。 这个曾年薪百万的教授,如今每天工作14小时,时薪9美元。更讽刺的是,他的客户大多是华人:"他们认出我时,总会阴阳怪气地说'徐教授,您这美国梦真香啊'。" 妻子带着儿子离开的那天,留下一封诀别信:"你不是在追求自由,你是在逃离自己的懦弱。" 他突然想起在东北财经大学的最后一堂课,学生们问他:"老师,您真的觉得美国什么都好吗?"他当时冷笑:"等你们到了美国就知道,这里连空气都是甜的。" 徐思远的悲剧并非孤例。据《纽约时报》统计,37%的中国高学历移民从事低端工作,他们用半生积蓄换来的"美国身份",最终变成枷锁。 特拉华大学社会学教授指出:"当一个人试图用否定母国文化来换取认同,他注定成为文化孤儿。" 更值得深思的是,徐思远的儿子Jackson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既不是中国人,也不是美国人,我只是个没有根的人。" 这个12岁的少年,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中艰难寻找自我,他的迷茫折射出无数移民后代的困境。 这个用十年青春换取"美国梦"的教授,最终明白:真正的自由,从来不是逃离,而是在文化自信中找到生命的根基。 对此你们怎么看?
东北教授卖掉房车,带全家赴美定居,走前扬言:中国文化不高级,要让儿子成为“101
小张的社会
2025-04-20 17:07:10
0
阅读:563
用户10xxx77
年近40外出闯荡,一切要从头开始,很难。理工类的还好些,又是个搞文科的。
牙齿晒太阳
好好的中国精英不做,非要做低端的香蕉人,该!!!
野汉叔叔
这不挺好的嘛,恭喜他了
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此人去了资本主义巅峰国家,跨越了阶层了吗。
盘键
妻离子散人残废
Clani_
恭喜恭喜
用户15xxx58
2018年到美国生的孩子,现在孩子有12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