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银送丈人鲅鱼的历史 青岛乃至胶东半岛的人吃鲅鱼的历史极为悠久,有多悠久?考

田园太安鱼 2025-04-20 13:55:53

青岛银送丈人鲅鱼的历史 青岛乃至胶东半岛的人吃鲅鱼的历史极为悠久,有多悠久?考古学显示已经有五千多年。 据青岛最大的考古发掘——胶州三里河文化遗址显示,青岛人吃鲅鱼的历史可追溯至距今五千年以前。那时,正是中国史前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属新石器时代晚期。 当时的胶州三里河人,其实就是青岛先民。他们当时居住在胶州湾北部,主要以打鱼为生,当时捕获最多的鱼类便是鲅鱼。在三里河遗址中,发掘出大量鲅鱼骨。尤其是一处离房屋遗址不远的地方,仅三里河人吃剩的鲅鱼骨就有数吨之巨。而且,三里河人还用鲅鱼骨制作各种工具。 青岛女婿给岳父母送鲅鱼的习俗,要源于青岛开埠之前。当时沙子口民间传说一个故事,话说有个名叫小伍的孩子父母双亡,幸得一位老人收养。他长大成人后,老实厚道,并与老人的女儿结婚,每日辛勤劳作,种地捕鱼。 有一年,老人突然病倒,垂危之际想吃鲜鱼。虽然当时天气极其恶劣,日日大风,小伍仍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捕鱼。遗憾的是,当他打渔归来时,老人已经去世,临终前还念叨着“罢了罢了”,表达自己没吃上鱼的遗憾。 小伍和妻子悲痛欲绝,将鲜鱼烹制后供在灵前。此后,他们每年都会在老人坟前供上这种大鱼,并取“罢了罢了”的谐音,称之为鲅鱼。 后人从这个故事中得到启示,为了避免“子欲养,亲不在”的遗憾,选择春天送鲅鱼给老人。 这个故事当然是后人附会所得,不过确实在沙子口乃至青岛形成了一种文化传统,以表达对长辈的尊重。

0 阅读:30
田园太安鱼

田园太安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