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贸易之争刚开始的时候,其实我们是选择了适度让步,然后双方达成协议。那个时候选择让步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当时跟美国的差距不小,可我们的让步换来了什么呢? 2018年那会,咱们GDP才刚破12万亿美元,人家美国都快20万亿了,差距明摆着,可谁能想到,这一让,就像把羊送进狼窝,美国的关税大棒越挥越狠,从10%加到25%,最后甚至加到245%。 咱这边买他们的大豆、能源,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结果呢?协议签了跟废纸似的,美国说撕就撕,完全不讲信用。 更可气的是,咱们让步换来的不是和平,而是美国的得寸进尺,你看2025年他们又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关税,甚至搞什么对等关税,把全球贸易搅得一团糟。 这就好比你邻居天天来你家蹭饭,你忍气吞声给了他一碗,他却觉得你好欺负,第二天直接端走你一锅,咱们的让步,在人家眼里就是软弱可欺的信号。 那时候的协议里,我们承诺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进口,开放金融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些让步可不是随随便便做的,每一项背后都是国内产业的阵痛。 比如为了多买美国大豆,东北的豆农不得不调整种植结构;为了开放金融市场,国内金融机构要面对更激烈的竞争。但我们认了,想着只要能换来和平发展的时间,这些代价都是值得的。 可美方呢?协议墨迹未干,就开始小动作不断,今天说中国没落实进口承诺,明天指责我们强制技术转让,后天又以国家安全为由制裁中国企业。 最可气的是,他们一边享受着中国市场的红利,一边在高科技领域对我们围追堵截。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中芯国际被限制技术,TikTok被强制出售,这些操作哪有半点契约精神?就像你请人吃饭,人家吃着你的饭,还砸你的锅。 更让人寒心的是,美国的政治精英们根本没打算和我们好好合作,他们眼里只有美国优先,把中国的发展视为威胁,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在遏制中国这一点上出奇地一致。 他们不在乎农民的利益,不在乎企业的损失,甚至不在乎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只想着如何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这就像两个下棋的人,一方突然掀翻棋盘,还怪对方赢棋太快。 其实,美国的这套把戏早就被看穿了,他们所谓的贸易逆差不过是个借口,真正的目的是打压中国的产业升级。 从中国制造2025到半导体、新能源,只要我们在哪个领域取得突破,他们就用关税、制裁、技术封锁来阻挠,这种零和思维在全球化时代显得格外可笑,就像一个守着金山的财主,见不得别人多赚一分钱。 但中国不是软柿子,我们一边应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一边加快产业升级和内需市场的培育,你不让我买芯片,我就自己造;你封锁技术,我就加大研发投入。 短短几年,华为鸿蒙系统横空出世,国产大飞机C919翱翔蓝天,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全球第一。这些成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无数中国企业在压力下硬拼出来的。 最讽刺的是,美国的贸易战并没有让自己变得更好,加征关税导致美国企业成本上升,消费者物价飞涨,农民的大豆卖不出去,制造业岗位也没见增加多少。 相反,中国的经济韧性让世界刮目相看,即便在疫情和贸易战的双重冲击下,依然保持了中高速增长,这就像两个人打架,原本以为能打倒对方,结果自己先累得气喘吁吁。 现在回头看,七年前的让步虽然没能换来预期的和平,但也让我们看清了美国的真面目,与其指望别人的善意,不如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任何外部压力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那些曾经的让步,不是软弱,而是战略定力;那些加征的关税,不是枷锁,而是成长的催化剂,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和智慧,在风雨中继续前行。
一堆人连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的数据都不看,认为不进口美国大豆就开始哭天喊地了,
【2评论】【2点赞】
用户10xxx16
切记:垂死帝国的胃口——永不满足!
开拓者的眼光
其实主要是国内很多企业依附在美国公司的生态链上,而且体量巨大,美国人认为掌控了很多中国企业的生死,所以才为所欲为!
用户10xxx01
和特245%干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