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去年会上讲:“建议收入一万元以上的征税。” 没想到北大有位教授当场就反对

田亿娱 2025-04-19 20:03:42

董明珠去年会上讲:“建议收入一万元以上的征税。” 没想到北大有位教授当场就反对了,这一下可算是掀起了讨论的热潮。 董明珠为啥这么说呢?她自己站出来解释,说“就是得让富人多交点税”。 人家原话是啥?她说自己年薪好几百万,缴完税后还能剩一两百万,日子照样过得滋润,根本不愁吃穿。 可回头看看咱普通工薪族,月薪四五千的大有人在,每个月房租水电一扣,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处处要钱,兜里能剩下的那点钱,连攒点应急的都难。 这话听着确实在理啊!你琢磨啊,有钱人收入高,多交点税本来就是社会责任,就跟咱平时说的“能者多劳”一个意思。 再说了,税收本来就是调节贫富差距的工具,要是有钱人跟普通人按一个标准缴税,那贫富差距可不就越来越大了? 就拿董明珠自己来说,她挣得多,多交点税对她生活没啥影响,但这些钱要是用到民生上,能帮多少普通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但反对的声音也不是没道理。北大教授反对,估计也是觉得征税门槛设一万是不是太低了。 现在物价多高啊,一线城市月入一万,看着数字挺好看,可去掉房贷车贷、养娃成本,说不定也是“月光族”。 要是把这部分人也算进征税范围,虽说收入比上不足,但生活压力一点不小,征税之后手头更紧了,这心里能舒服吗? 说白了,这事的核心矛盾就在哪儿呢?就是到底怎么界定“富人”和“普通人”的边界。 董明珠眼里的一万块可能是“高收入”,但在很多打工者眼里,一万块也就是个刚够温饱的“中等收入”。 你说一个月挣一万的人,背着几十年的房贷,养着一家老小,跟真正的富人能一样吗?这时候征税,到底是“劫富济贫”还是“误伤中产”,还真得好好掰扯掰扯。 还有个现实问题摆这儿呢——税收的用途。要是咱们缴的税能实实在在用在教育、医疗、养老这些民生领域 让普通人看病少花钱、孩子上学不发愁、老人养老有保障,那大家就算交点税心里也乐意。 可要是钱收上去了,却没用到刀刃上,甚至出现浪费、滥用的情况,那老百姓肯定不答应。 所以啊,征税不光得看门槛合不合理,还得看后续的钱怎么花,得让大家缴得明白、缴得甘心。 再往深了想,董明珠作为企业家,敢公开支持“富人多缴税”,这份勇气还真挺难得的。 现在好多有钱人变着法儿避税,她倒好,主动站出来说自己应该多缴,这境界确实不一样。 但反对的声音也提醒咱们,政策制定得考虑实际情况,不能搞“一刀切”。 就像咱们老百姓过日子,啥事儿都得量体裁衣,政策也得跟着现实情况走,不能光听某一方的声音。 咱普通老百姓其实要求也不高,就希望税收制度能更公平点。 有钱人多承担点,别让普通工薪族背着太重的担子。 你说一个月挣四五千的人,累死累活攒点钱,还要跟月入几万的人一样缴税,这能公平吗? 但反过来讲,也不能把门槛定得太低,让那些刚过上 decent 生活的中等收入群体觉得压力大。 这事说白了,就是个“平衡术”。得在富人的社会责任和普通人的生活压力之间找个平衡点,得在税收收入和民生支出之间找个平衡点。 董明珠的提议为啥能引发这么大讨论?就是因为它戳中了大家对公平的期待,也暴露了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现实差距。 现在这社会,有钱人越来越有钱,普通人却在为房贷、教育、医疗发愁,这种差距要是不管,肯定不是个事儿。 税收作为调节工具,必须得发挥作用,但怎么发挥、发挥到啥程度,得好好听听老百姓的声音,不能一拍脑袋就做决定。 毕竟政策是给咱普通人用的,合不合理、公不公平,咱心里最清楚。打工 商界女王董明珠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欢迎评论区留言哦 别忘了点赞关注,我们评论区见!

0 阅读:532

猜你喜欢

田亿娱

田亿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