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天下后,朱元璋请功臣吃饭,却赐给冯胜一杯毒酒。冯胜拿起酒杯问:“喝了这杯酒,能不能留我女儿和老婆一命?”朱元璋冷冷一笑说:“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冯胜悲戚一笑,原来是这样,他的一生风起云涌,曾经在沙场上指点江山,风光无限,可最终逃不被赐死的结局,可悲可叹呀! 可君让臣死,臣哪还有反驳的道理,他拿起酒杯,对着高堂之上的皇帝行了一礼,仰头毫不犹豫的将酒饮尽。 可朱元璋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眼中并没有任何怜惜之色,通体只觉得神清气爽,如释重负。 明初那些但凡被封公侯之人,全部都是为明朝建国立下汗马功劳的人,尤其是列于爵位之首的“公”,冯胜就是开国六公之一。 他的功劳已经不用过多赘述,而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从他位列第三就可窥见有多重要。 并且这样的势力一般都会遭到皇帝忌惮,但当时朱元璋竟然和他结了亲,这好像预示着他此后的官途会十分辉煌。 可即使是这样,最终他还是没能逃的过一个悲惨收尾的结局,这究竟是为何呢? 其实这和他自己不知道避其锋芒有很大的关系,他的能力的确很强,但是擅长行军打仗的他对于“驭君之术”却极其生硬。 在很多功臣都深谙君臣之道的时候,他的傲慢他的得意自然成为了皇帝的眼中钉。 有次,他打完胜仗回来,本来这是件举国同庆的好事,可是谁知道,他还没有率军马回京呢,这坏消息就已经传到了朱元璋皇帝的耳朵里。 有人举报他在打完仗之后私自将军马给藏了起来,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尤其他还是一个屡打胜仗的大将军,本就功高震主的他遇上一个善猜忌的皇帝,就是个大罪过了。 再加上他与自己的女婿周王走的很近,本来岳丈和女婿有交流和接触是正常的,但是想想他的地位以及军权,再想想周王的狼子野心。 朱元璋心中早就已经不满了,所以他还没回朝呢,皇帝就直接下令说:“你不用过来啦,这军权也先给你收回来,自己好好反省反省吧。” 这一番操作只留下冯胜在风中凌乱,这什么情况呢?自己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打胜了来着。 之后他也知道了皇帝在忌惮什么,可惜呀,他就是知道了也并不想要伏低做小去迎合。 这样的性格又怎能走的长远呢?后来朱标离世,皇帝悲痛不能自已,于是他力排众议,坚持要让自己最疼爱的孙子即位。 这让他那些皇子们怎么想,以后难不成要尊自己的侄子为皇吗?他们自然是不愿意的,所以背地里也是暗潮涌动。 但是朱元璋心思通透着呢,他既然做出这样决定了,就立志要为自己的皇孙将一切都打点好,这一良苦用心可真是不容易呀。 而皇帝的决谋当中自然就有蓝玉这个垫脚石,其实蓝玉这个人才真的是持功而骄呢,所以,从他下手也不奇怪。 冯胜也牵扯其中,不管他到底是否有“谋反”之实,最起码他有“谋反”之嫌,这样的理由足够使皇帝对他动手了。 在这多事之秋,聪明的人都知道要避其锋芒,更有装病卖傻者,不管怎么样,这样的确获得了皇帝的“宽恕”。 而冯胜的棱角在这比战场还风云多变的官场之中,既然被磨不平,那就只能是不得善终了,他一生战功无数,可这些荣华富贵在顷刻间化为乌有。 后来,很多史学家对于他的褒贬不一,但是目前最权威的说法就是,他的死是并非因为大过错,而是小事累积的结果,他将在战场上的无惧无畏带到官场上,才落此下场。
夺取天下后,朱元璋请功臣吃饭,却赐给冯胜一杯毒酒。冯胜拿起酒杯问:“喝了这杯酒,
麻麻赖赖
2025-04-19 15:55:29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