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0年,46岁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挨了3543刀。直到皮肉已尽,依旧哀嚎不断,过了半天才咽气。然而没成想,当天夜里,袁崇焕的首级竟凭空消失,直到150年后,才揭开真相! 相传,1630年,袁崇焕跪在刑场看着下面人声鼎沸,大家争相抢往前涌,不仅仅是为了更加清楚的看到他的行刑过程,更是为了“方便交易”。 刽子手一动手,就有百姓将自己的手高高举起嘴里喊着“我要我要。”得到之后,甚至有人当场就吃掉,有人吃过之后遂不满足还想再买,有人没有买到着急的跳脚。 从这样的场面可以窥见百姓对他的仇恨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样的惨烈和变态的仇视还真是令人胆寒。 说到他这人,从小有一个爱好就是研究战争分析局势,兵书上的套路他都研究的精透,可是纸上谈兵没什么意思,他渴望有一天能大展身手。 从那时候开始他心中就期盼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将这些才能全部运用到实际上,没多久他果然就成为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戍边大将,他觉得自己是时候展示真正的技术了。 刚上任不久他便非常认真的考察地形,并且在朝中大臣的支持下他也获得额外的公款,有了这笔钱,他便可以去组建自己的队伍。 袁崇焕果然发挥自己的才能展现了超人的智慧和勇气,多次出色的完成任务,这样一来,他的口碑也就在朝堂当中树立起来了。 越来越多的人支持他也让他有了更多的信心,而他的一次次捷报同样给当时岌岌可危的明朝带来了一定的希望。 当时社会整个局势动荡,边关大将也寥寥无几,有了袁崇焕简直就是如获至宝,但之后他落得那样的结局也只能说是命运使然。 当时为明朝稳定政局的还有一个大将叫做毛文龙,他打仗风驰电掣,他的固定战场就是皮岛,但是在那里他却是令敌营闻风丧胆的存在。 所以后金多次跑来向他示好,意思就是给他好处寻求合作,但是毛文龙这人倒是个忠勇志士,不仅没有同意,还将来人骂了个狗血淋头。 新皇登基,政治局势也是风云突变,可能处于特殊的政治心理,袁崇焕的地位更上一层楼。 毛文龙的处境艰难,文臣们一个个说风凉话误解他,皇上也不理解他,他心中也是郁闷之至。 袁崇焕更不用说了,将他看做自己的政敌,为了获得更大的掌控权,还是靠着自己得皇上宠信将他除掉了。 而袁崇焕有个毛病就是骄傲,之前的顺境让他认为自己能掌控局势,维护国家周全,但是他没有想到局势竟然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了。 少了毛文龙,最开心的就是后金了,他们被遏制已久,又拉拢不来,这样的局面还真是对于他们百利而无一害。 此后,后金大军率兵一举行进到了皇城,中间他们一路绿灯,周边百姓也是叫苦不迭,纷纷往京城逃窜,后金将士们也是一路烧杀抢掠。 其实当时的袁崇焕是有自己的考量的,即使之后打了胜仗,这样的局面还是让崇祯忍不了,再加上后金的诬陷,因此他才有了那样惨烈的下场。 百姓对他当然怨恨,所以他被悬挂在城墙上的头颅也是日夜遭受着唾骂。 好在他的一个手下仁义之士,不忍心看他这样的下场,将这头颅偷走埋葬之后隐退,他们小心翼翼的为其守灵,这也成为了他们家族最重要的一件使命。 而一百五十年之后,这个秘密才现世,如今他也终于得到了平反,史学家将他称之为民族英雄。
公元前52年,太子刘奭去拜见皇后。皇后突然叫了五个宫女出来,让刘奭挑一个侍寝。刘
【2评论】【15点赞】
冷阱
这货志大才疏,还喜欢忽悠皇帝,
bruce 回复 04-23 23:17
对的
用户48xxx65
其实真正害死袁崇焕的是东林党人 若不是东林党人挑拨 又怎么会铁了心要杀毛文龙呢
凝志志
明王朝的覆灭就是诛杀了袁承焕
用户10xxx42
袁不该杀毛文龙,后来毛文龙的部下都投降后金了,大清汉人4个封王,三个是毛文龙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