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军事动态的舞台上,一则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央视军事》于4月15日下午证实,中国空军和埃及即将举行 “文明之鹰 - 2025” 联合训练。 而在此之前,五架运-20A飞往埃及的行动已让大家议论纷纷。此次联合训练消息的公布,更是将大众的目光聚焦于一个关键问题,歼-10CE 能否成功出口埃及。
回溯歼 10 系列战机的发展历程,80 年代中期,为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在 1986 年启动歼10战机项目。 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面临诸多技术与实际困难。 2004年,歼10白板型开始小批量生产并装备解放军部队;2006 年左右,歼 10A 战机定型,安装国产 1473 型平板缝隙雷达,可搭载霹雳 12、霹雳 11 中距弹和霹雳 8 格斗弹,属标准第四代战机,国外媒体推测其综合性能大体相当于美国 F16 系列战机的 Block25、Block30、Block35 批次。 此后,随着技术进步,我国持续对歼 10 系列进行改进升级,如修改进气道模式、更换国产 10B 发动机等。2013 年,采用国产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歼 10B 战机定型并小批量装备部队,作为承前启后的过渡型号,为歼 10C 打下技术基础。 2017 年,全面升级的歼-10C战机定型,达到四代半标准,与美国 F16Block70、欧洲台风、法国阵风等处于同一水平。截至目前,歼 10C 仍在批量生产,国外媒体统计显示,解放军部队装备数量至少 200 多架。2021 年,歼 10C 的外贸出口型歼 10CE 推出,2022 年开始出口巴基斯坦,成为巴方主力战机之一。 近期网络上出现歼 10 系列战机黄皮机飞行测试照片。 黄皮涂装意味着战机重大升级调整,各系统需重新验证。目前关于歼-10黄皮机存在两种观点,一是传说中的歼-10D,二是高配出口外贸型。 从我国航空装备发展格局来看,当前南北两种六代机密集试飞,歼 20、歼 35 五代机批量生产,在此背景下推出歼 10D 不符合常理,四代半战机存在发展上限,解放军装备更多歼 20 和歼 35 才是趋势。
相比之下,结合近两年孟加拉国、乌兹别克斯坦、非洲某国计划进口歼-10CE的消息,以及黄皮机开始飞行测试,推测其为外贸出口型更具合理性,且潜在出口国经济实力应较强,能够承担个性化升级带来的成本提升,也有意将歼 10CE 改进型作为空军主力,这侧面反映出歼-10系列战机的竞争力。 回到歼-10CE 出口埃及的议题,2024 年 8 月下旬,中国空军歼 - 10C 编队在运 - 20A 支援下参加开罗航展并在金字塔合影,引发外界对歼 - 10CE 出口的期待。 阿拉伯媒体爆料埃及签约采购 48 架歼 - 10CE,总金额超 40 亿美元,今年 2 月 “交付” 传闻将期待推至顶峰,但官方否认交付环节,未否认交易本身。 中航工业与埃及空军接触频繁,霹雳 - 15E 对埃及吸引力大,军购具备成交基础,但进程受美国干涉这一外部因素,以及埃及传统亲美势力和经济问题等内部因素影响。 回顾埃及军购历史,2017 年采购 “阵风” 却因美国干涉未获 “流星” 导弹,此后转向俄罗斯,米格 - 29M、S - 300 和卡 - 52 等装备入列。当埃及意向苏-35和S-400时,美国施压,2019年埃俄 “友谊之箭-1” 联合军演遭美国警告,最终埃及放弃苏-35,与俄军事合作中断。 因此,埃及能否顶住美国压力成为歼-10CE出口关键。此次“文明之鹰 - 2025”联合训练,五架运-20A与空警-500 作为先头部队,训练时间从 4 月中旬持续到 5 月上旬,埃及所享待遇接近俄罗斯和巴基斯坦,展现中方诚意,埃及的决心将决定能否获得霹雳 - 15E。
对中国而言,即便埃及出口失利,还有其他潜在客户;对埃及来说,错过此次机会,再遇类似战略机遇难以预期。 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埃及控制的苏伊士运河是连接印度洋和地中海的咽喉要道,关乎欧洲南方战略格局。 运-20A编队飞抵埃及被欧洲媒体视为 “新兴战略力量踏足原本由西方控制的土地”,若歼 - 10CE 在埃及落地,不仅改变埃及空军装备格局、增强作战能力,影响地区军事平衡,还将推动中国军事装备在中东及全球市场拓展,而歼-10黄皮机若为外贸出口型,或为歼-10CE 出口埃及及其他潜在市场增添更多可能与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