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妈在付账的时候让商贩帮忙输入金额。结果750元的账,对方输入的却是750

小张的社会 2025-04-19 08:21:30

杭州,大妈在付账的时候让商贩帮忙输入金额。结果750元的账,对方输入的却是7500元。几天后,大妈的家人才发现,赶紧联系对方。摊贩却说没有错,坚称“就是7500元,我们是明码标价”。 最近,一场看似平常的交易,却让61岁的赵阿姨(化名)满心窝火。本以为750元就能拿下的药材,付款后竟成了7500元。 当家人察觉联系摊贩时,对方却坚称“明码标价,就是7500元”。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纠葛? 4月5日,赵阿姨在长睦路和天都路交叉口附近的早市上,被摊主推销的“能止腰疼、头昏、腿疼”的药材吸引。摊主称药材6块钱一克,赵阿姨动了心。 因不识字,她在扫码付款时请老板协助操作,“我特意叮嘱别骗我,对方还说‘这么大年龄哄你干嘛’。”付完款,手机仅响了一声,没有“到账多少元”的语音提醒,赵阿姨便没多想。 直到4月8日,丈夫从枕头下拿出充电的手机查看,惊觉有一笔7500元的消费。赵阿姨这才发现,自己本想付750元,却成了7500元。 她急忙去找摊主,对方却已不见踪影。儿子李先生(化名)通过支付宝“联系收款方”留言,又气又急地写道:“商品价格不管怎样,先把差价还我,不然就走法律途径。” 可二十多分钟过去,对方毫无回应。支付宝客服表示,钱进入对方账户就是其合法收入,除非对方同意,否则无法提供更多信息。 李先生跑到丁桥派出所报案,民警告知这属于民事经济纠纷,无法立案,走法律程序又需对方具体信息,可他们对摊主姓甚名谁、家住何处一概不知,维权陷入僵局。 就在一筹莫展时,商家终于在支付宝留言:“产品名贵药材明码标价,销售时沟通清楚,我们是正规公司。” 李先生留下联系方式后,药材摊所属公司工作人员打来电话,称赵阿姨买的是铁皮石斛,“750元根本买不到,是问清楚了才打碎的”。 可当赵阿姨一行人将两袋粉末称重,总计1.694公斤,按6块钱一克算价值万元,与7500元仍对不上。 工作人员见状,又改口称药材不止铁皮石斛,还混有其他品种。但面对质疑,最终还是退了6000元,把粉末拿走了。 此事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愤怒道:“商家明知道老人不识字,还协助付款,多按个零这么巧?分明是故意坑钱,毫无诚信!” 还有网友则感慨:“老年人对移动支付不熟悉,很容易吃亏。子女该多关心老人,帮着核对账单,不然辛苦钱就这么没了。” 还有法律博主分析:“若商家明知应输750却故意输7500,多收的6750元属不当得利,赵阿姨有权追回。若构成欺诈,更是违法。” 这起事件,暴露出部分商家为利益不择手段的现实,也敲响了老年人消费保护的警钟。 在移动支付普及的今天,一些老人因数字鸿沟成了易受骗群体。 市场监管部门需加强对流动摊贩的监管,商家应坚守诚信底线,子女也得多留点心。唯有多方合力,才能让类似的“750变7500”不再上演,让老年人消费更安心、放心。 对此你们怎么看?

0 阅读:5
小张的社会

小张的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