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兰州街头,左宗棠微服私访,突然看见一招牌,上书:”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眉头紧皱,二话没说冲过去。谁料,不久后,左宗棠对摊主弯腰施礼:“晚辈无礼,多有得罪。” 左宗棠,字季高,1812年出生在湖南湘阴一个普通人家。家里不算有钱,但书不少,父亲从小让他啃《左传》《史记》这些硬货,兵法地理成了他的心头好。父母走得早,家境更紧巴,田地少得可怜,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他一边种地一边自学,扛着锄头还不忘捧本书。年轻时娶了周诒端,俩人搬出族里,挤在一间破茅屋里。媳妇纺纱织布贴补家用,他就在昏黄的灯下埋头苦读。科举路不好走,三次考试都铩羽而归,每次回来他也不吭声,就站在院子里盯着远处的山发呆。可这股生活的苦劲儿没把他压垮,反倒磨出一身硬骨头。 到了40岁左右,他的才华才算有了用武之地。1850年代,太平天国闹起来,清廷急缺能人,湖南巡抚骆秉章把他拉进幕府。左宗棠往书房一站,地图摊开,手指点着山河,手势利落,嘴里讲着怎么守城打仗,底气十足。后来新疆那边乱了套,1875年朝廷里吵得不可开交。李鸿章觉得新疆太远,不值当费劲儿,想放弃。 左宗棠一听就火了,站起来手往桌上一拍,茶杯都晃了,扯着嗓子说新疆多重要,矿产多,边防不能丢,语气硬邦邦不容商量。为了凑军饷,他跑去找胡雪岩。胡雪岩递过来一堆借据,拍胸脯说能借1950万两银子。左宗棠接过来,点点头,转身就招呼人筹备西征。1876年,他带着8万湘军上了路,风沙满天,战马踏地,目标直指新疆。 1877年春天,左宗棠打完新疆回来,路过兰州。城外黄沙漫天,城里却热闹得很。他换了身灰袍子,戴上斗笠,一个人溜进街市。街上小贩吆喝,骡车铃响,他走着走着,眼神被街角一个摊子勾住了。摊前一块木牌,上头写着“天下第一棋手”,字挺硬朗,牌子还随风晃悠。摆摊的是个白胡子老头,手边放着棋盘。 左宗棠从小就好象棋,自认棋艺不赖,看见这牌子心里有点不服,过去就想试试这老头的斤两。两人坐下来摆开棋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左宗棠先手落子,棋盘上黑子占了上风,老头皱着眉想了好一会儿,最后认输。左宗棠赢了,心想这“天下第一”也不过如此。 可故事没这么简单。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又一次路过兰州,还是便装出门。傍晚时分,街头灯笼亮起,他随便逛着,又看见了那块“天下第一棋手”的牌子。摊子还是那个摊子,老头还是那个老头。左宗棠有点纳闷,上次不是赢了吗,咋还挂这牌子?过去一问,老头笑眯眯地请他再来一局。他也不含糊,坐下来就开下。这回不一样了,他落子快狠准,可老头不慌不忙,棋路稳得让人头皮发麻。 第一局输了,他不信邪,又来第二局,还是输。第三局下了半天,他盯着棋盘,手里的子没放下去,最后一叹气,认了。老头忽然跪下来,喊了声“左大帅”,说上次出征前故意让了他一把,这次是真刀真枪下的。左宗棠听完愣了愣,赶紧把人扶起来,自己弯腰一揖,说了句“是我莽撞了,多谢指教”。 这事儿传开后,左宗棠也没闲着,继续在陕甘干大事。他当总督那几年,忙着搞实业。兰州制造局里工匠叮叮当当打造枪炮,西安机器厂的蒸汽机轰隆隆响个不停,织呢局的布匹堆满仓库。他还操心荒漠治理,带着兵在官道边种树。从潼关到嘉峪关,3700里路上,士兵挖坑栽柳,几年下来,绿树成行,百姓都管这叫“左公柳”。 1881年,他调走那天,兰州城外人山人海,百姓自发送行。官道两边挤满了人,跪地磕头的,哭着喊的,队伍走出去老远,身后的人还不散。他骑在马上,回头看看,眼眶有点湿。 左宗棠这辈子,从穷书生熬成大帅,收复新疆的功劳谁也抹不掉。西征时战旗飘飘,治陕甘时厂子树林一个接一个,走的时候百姓哭着送。他用一辈子守住疆土,造福地方,功绩写在书里,也刻在老百姓心里,到现在还让人念叨。
1877年,兰州街头,左宗棠微服私访,突然看见一招牌,上书:”天下第一棋手”。左
史说畅谈呀
2025-04-18 09:40:56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