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冯运修正在家中睡觉,忽然听到街上传来吵闹声,他顿时警觉起来,拿出手枪便走出卧室,没想到他的住所已经被日军包围了!
冯运修家世显赫,他的舅舅叫齐燮元,曾是直系军阀首领。七七事变后,齐燮元当了汉奸,被日军任命为伪华北绥靖军总司令。
有了舅舅齐燮元这层关系,冯运修经常有机会进入日伪军营,伪军对这位风流倜傥的少爷颇为恭敬,在这期间,冯运修以学枪打猎为名,练出了一手好枪法。
不过冯运修没有选择与舅舅齐燮元同流合污,七七事变后,冯运修暗中加入了抗日杀奸团。
抗日杀奸团属于军统外围组织,但分工略有不同,军统负责杀日军和伪军中的顶级人员,抗日杀奸团负责杀伪军中的中高级人员,所以才叫“杀奸团”。
1940年7月,军统给抗日杀奸团下令:在“七七事变三周年”期间,对较有影响力的汉奸实施刺杀,以示惩戒。冯运修也是这次行动的主要人员之一。
根据情报,日伪军将在7月7日,于中山公园举办“皇军圣战胜利三周年”庆祝会,许多汉奸都会参加。
冯运修计划先杀汉奸巨头吴菊痴。
吴菊痴是伪《新民报》的社长兼总编辑,自从当了汉奸以来,他就做了不少坏事,臭名远扬。
考虑到吴菊痴比较难杀,抗日杀奸团的成员认为,要是无法杀死吴菊痴,就刺杀汉奸头子陈辋子。
不过冯运修最想刺杀的,还是汉奸巨头吴菊痴。
1940年7月7日,日伪举办的“皇军圣战三周年”庆祝会如期举行,冯运修和抗日杀奸团成员利用各种社会关系,顺利混入其中,他们身上都携带着手枪。
庆祝会一开始,吴菊痴一口一个“皇军”,大肆鼓吹日军的“丰功伟绩”。冯运修越听越气愤,他认为这个大汉奸太可恨了,今天必须把他杀了才行。
冯运修使劲往前挤,想靠近吴菊痴,这样他才有一击毙命的机会。不过吴菊痴身前围着很多日伪军,而且周围的日本兵太多,冯运修认为,在这种环境下,他们很难击杀吴菊痴,即便得手了,也无法脱身。
经过再三考虑,冯运修决定不在大会上动手,他们准备等庆祝会结束了,在路上找机会刺杀吴菊痴。
庆祝会结束后,吴菊痴包了一辆黄包车,冯运修等人骑车尾随。他发现,吴菊痴没有回家,而是去一家饭店吃饭,冯运修让抗日杀奸团的成员刘永康进入饭店观察情况。刘永康说,饭店空间太小,摆设较多,要是在饭店刺杀吴菊痴,容易误伤,且不利于撤退。
冯运修闻言,决定在饭店门口守着。
等了一个多小时,吴菊痴这才走了出来,由于冯运修等人举止大方,穿着得体,吴菊痴也没有发现异常。
吴菊痴叫了一辆黄包车,准备回家,冯运修骑车跟了上去,路上遇到一队送葬队伍,吴菊痴的黄包车被迫停了下来。冯运修猛蹬车子,靠近了吴菊痴的车侧。
冯运修手持勃朗宁M1909袖珍手枪,顶在了吴菊痴太阳穴,接着连开两枪,吴菊痴顿时毙命。
由于这种袖珍手枪的声音很小,加上送葬队伍闹出的动静很大,这两声枪响就没有引起注意,冯运修顺利地离开了现场。吴菊痴的死,在日伪内部引起了很大轰动,他们立即展开大搜捕,不过毫无收获。
不久,为了对付抗日杀奸团,日本华北特高课进入北平,他们知道,北平的伪警察中可能有抗日杀奸团的人,就直接调动了伪满的警察进入北平,他们利用已经掌握的线索,在北平秘密搜捕抗日杀奸团成员。
1940年8月6日晚,冯运修正在睡觉。
这时,街上突然传来一阵吵闹声,听到这声音,冯运修顿时警觉起来,他敏锐地意识到不对劲。
冯运修拿出手枪走到窗边,往外一看,发现有一些陌生的身影朝他的住所包围过来,这时,冯运修原本有机会离开,但他负责保管抗日杀奸团的资料、文件,要是这些东西落到日军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冯运修选择留下来,烧毁这些文件,日军冲进冯运修的住所后,抓了他的父亲和弟弟,接着就喊话让冯运修出来投降。冯运修无动于衷,继续在那里烧毁文件,这时,日军闻到了烧纸的味道,他们顿时意识到了什么,立即朝冯运修所在的房间围了过来。
冯运修的枪法很好,又兼管杀奸团的枪支弹药,弹药充足,他连开数枪,击毙了好几名日军。
日军见状,就把冯运修的父亲推在前面挡子弹,他们躲在后面,一点点地靠近冯运修所在的屋子。
冯运修看到自己的父亲,脸色微变,随即看到日军露出头,他迅速开了一枪,这颗子弹擦过了父亲的脸庞直击日军的脑袋。日军原本想活捉冯运修,从他口中获取情报,但这一刻,他们发现活捉已经不现实了。
于是,日军一边劝降,一边爬上院墙,从多个不同方向朝冯运修所在的屋子开枪,甚至还架起了机枪。
由于日军的子弹太过密集,冯运修无处可躲,不幸中弹倒地,日军趁机冲了进来,一检查,冯运修还有一丝气息,为了获取情报,日军赶紧把他送到医院。
1940年8月8日,冯运修不治身亡,年仅19岁。
由于冯运修的父亲同时被捕,冯运修牺牲的前后经过才得以流传下来,另外,他还巧妙地传出冯运修已经将抗日杀奸团的文件烧毁,使得一部分被捕人员咬牙多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来得以逃离魔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