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老秃山阵地上,志愿军正在睡觉,倪祥明因为太激动,睡不着,便出来巡逻。就在这时,一大批美军趁着夜色悄悄摸上阵地!
倪祥明出生于1925年,河南杞县人。
1952年7月,倪祥明所在的39军115师343团3营,奉命坚守222.9高地,替换已经坚守一个多月的1营。
7月20日,班长刘佐才告诉大家:“同志们,连长决定了,就在今天晚上,我们接替7班,去守222.9高地东面的无名高地。”
这个无名高地扼守通往汉城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了争夺这个无名高地,敌我双方在这里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拼杀,在美军凶猛的炮火打击下,高地上面的植被全部被炸光,光秃秃一片,所以志愿军就管这个高地叫老秃山,可想而知战斗的惨烈。
不过4班的战士毫无惧意,在他们看来,连长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4班,是信任他们,他们必须守住这个阵地,不能辜负连长对他们的信任。
7连2排4班一共有11名战士,排长石林河也会跟他们一起坚守老秃山,这样,4班就有12人了。
21日一早,美军出动飞机,对老秃山阵地进行狂轰乱炸,不少防御工事都被敌人的炮弹炸毁了。
美军战机飞走后,天空中下起了大雨,排长判断,这种天气,美军战机应该不会再来了,就让战士们走出坑道,冒着大雨抢修工事。倪祥明也知道,只有工事修好了,才能在美军的轰炸中活下来,所以在修筑工事的时候,他就十分积极,不知疲倦地干到天黑。
到了晚上,挖了一天工事的战士们十分疲倦,除了几个站岗警戒的哨兵,其他战士都睡着了。
但倪祥明睡不着,他刚刚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正在想着这件事情,越想越兴奋,越想越精神,他知道今晚应该是睡不着了,便决定出去帮哨兵站站岗。
倪祥明走出坑道,发现是班长刘佐才在站岗,他走到班长身边,说:“班长,我睡不着,帮你站下岗吧。”
“不用了,你还是进去休息一会儿吧。”班长拒绝了。
“那我在阵地上走走,透透气。”倪祥明又说。
“行,那你注意点。”班长同意了。
说完,倪祥明拿着枪,就在阵地上巡逻起来,一开始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但到了半夜,倪祥明发现山下有一群黑乎乎的身影朝阵地摸了上来。
倪祥明赶紧大喊:“美国鬼子冲上来了!”
听了倪祥明的话,坑道里正在睡觉的战士们纷纷拿枪冲了出来,排长石林河把全班分为三个战斗小组,让战士们从三个不同方向迎击进犯的美军。
战斗很快打响。倪祥明先是拿着半自动步枪,对着美军不断扫射,弹夹的子弹打光后,倪祥明发现美军距离阵地很近了,他也懒得换弹夹了,直接拉了一箱手榴弹放在身前,拿起手榴弹不断砸向美军。
由于美军距离阵地很近,倪祥明扔出的手榴弹,杀伤效果惊人,很快,美军就丢下一地尸体,退走了。
这时,倪祥明看了一眼阵地的情况,脸色微变,因为排长石林河已经牺牲,班长刘佐才身负重伤,阵地上只剩下他和周元德、宋成久三名轻伤员还有战斗力。
在排长已经牺牲、班长已经重伤的情况下,身为副班长的倪祥明就是这个阵地职务最高的战士,他让宋成久背着所有重伤员进入坑道,他和周元德则留在阵地上阻击美军。这股美军似乎接到了死命令,虽然他们死了不少人,但还在发起进攻,妄图夺下阵地。
倪祥明和周元德在阵地上来回奔跑,搜集弹药,他们先后扔光了40多箱手榴弹,他们也不知道打退敌人多少次进攻。不过这时候,阵地上弹药已经打光了。
倪祥明和周元德便跑到了坑道里搜集弹药,谁知他们重返阵地时,五名美军已经冲了上来,由于双方距离太近,两人被迫与五名美军厮杀。但这五名美军身材高大,十分壮实,倪祥明与周元德以二敌五,确实不是对手,没多久,两人全面处于下风。
就在这时,又有五六名美军冲上阵地,倪祥明大声喊道:“周元德,党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跟敌人拼了吧。”周元德马上回答:“副班长,你说得对,拼了!”
说完,两人纷纷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后面冲上来的美军被惊得目瞪口呆,转身就跑。
随后,身负重伤的班长刘佐才与战士宋成久,凭借坑道又打退了美军3次进攻,坚持了数个小时。
久攻不下的美军,终究被7连4班舍生忘死的战斗意志震慑住了,他们不敢贸然走进坑道。次日清晨,7连的支援部队赶到,这时候,阵地上十分惨烈。
倪祥明身下压着一名美国兵,一只手被炸烂,一只手还死死勒住一名美军的脖子,周元德双臂抱住两名美军,这两名美军的耳朵、鼻子都被他咬烂了。
4班12人,牺牲了10人,剩下的两人分别是班长刘佐才和战士宋成久,他们身负重伤,昏迷在坑道中。
他们一共毙伤了几百名美军。
战后,志愿军政治部授予7连4班“222.9东无名高地一级英雄班”荣誉称号,记集体特等功一次,这也是志愿军历史上,唯一一个“一级英雄班”。
倪祥明被追记特等功,周元德被追记一等功,部队党委按照二人生前的申请,追认他们为党员。
后来,老舍跟随慰问团来到朝鲜,当听说了4班在老秃山的事迹后,他写出了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