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武帝只杀了10多万青壮年,就导致匈奴一蹶不振了?这是因为汉军有个很“龌龊

幽梦入怀情亦真 2025-04-17 18:13:31

为什么汉武帝只杀了10多万青壮年,就导致匈奴一蹶不振了?这是因为汉军有个很“龌龊”的战术,那就是选择在每年春天进攻…… 汉朝能直接打灭匈奴吗,不可能,哪怕是再给汉武帝十年,想把匈奴完全灭绝也希望不大,匈奴就像是一块牛皮藓一样,甩又甩不掉,除又除不干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匈奴能够一战将汉朝打崩,让汉朝成为第一个被游牧势力打败的汉人王朝吗,那更不可能,即便是给匈奴十几个冒顿单于,匈奴也没有这个机会,哪怕是当时的匈奴涌现出了白马之围的战绩,对汉朝来说依旧是输多胜少,别说是把汉朝打崩,就连是侵入汉朝的核心领土也十分困难。 在当时的汉朝出现了一种诡异的共生状态,汉朝要打匈奴,人家匈奴根本就不跟汉朝打,让汉朝一身气力无处施展,但是当匈奴进攻汉朝城池的时候,又太过随性,当地的守军很难弄清楚这些匈奴的攻击地点是哪里,想要精准防守也确实有点难度。 即便是精准防守匈奴的进攻,以匈奴的机动性,完全可以转移到另一座城池,因为他们的目标本就是粮食、食物、铁器、衣服,无论在哪个城池,都能找到他们需要的。 这就形成了规模较小的匈奴部落不会进攻大城池,毕竟遇到李广这样的守将,很大概率出现不了什么战果,但大的部落往往是一窝蜂的进攻,对周围的城池劫掠情况又比较严重,像卫青、霍去病这样的进攻将领还是少数,更多的是像李广这样的守城之将。 但汉朝束手无策,只能看着汉朝防守反击,对匈奴,造成大的伤害的同时,自己也损失惨重,当然不是,汉朝研究出来一个特别的战术,那就是在春天对匈奴发起总攻,发起总动员,将敌人威胁的苗头直接从根源处抹除。 汉朝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军耕分离,军队和耕地完全分开,但匈奴是怎样做的呢,他们是下马是牧民,上马是游牧骑兵,这固然让匈奴全民皆兵,有很强的攻击力,但也让他们必须逐水草而据,倘若不逐水草生活,他们的马儿会因为吃不到牧草变得虚弱,匈奴人居住的环境会变得更恶劣。 汉朝当时的环境算是比较优越的,当时的气候还没有南移,哪怕是现在大家认知中的沙漠,在汉朝也可能是草原,当汉朝的春天来临的时候,也是匈奴来到汉朝恢复生息的时候,此时他们的马儿、出现的婴幼儿都会成为他们的负担。 而汉朝明白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要不得,但至少也要让匈奴一整年都没有对匈奴进攻的能力,春天汉朝人员充足,经历了一整个冬天的休养,他们的刀尖上已经迫不及待沾上匈奴的血,他们不必要为粮食担忧,一切的代价被当时的汉朝百姓承担。 匈奴没有后盾,他们就像是刚刚冬眠醒来的熊一样,饥饿、虚弱,食物短缺、倒春寒都冲向他们,有时候准确的把握天气也是名将的资格证,但匈奴别无选择,他们只能在春天来临的时候来到汉朝附近的疆土,这里的资源更加丰富。 一边是严阵以待,一边是奔波劳累,两边的差距已经拉大,匈奴对汉朝的进攻没有一点防备,被汉朝将士干脆利落的击败,而这样的情况不止发生在某个地方,而是整个草原都乱了起来,一场盛大的春猎开始,他们可以获取军功,也能升官加爵,但前提是不能杀普通人当作是自己的军功。 汉朝将领不对匈奴妇幼下手,是因为留下匈奴的累赘,一个能够上马侵略我国疆土的匈奴人至少需要十多年的成长,但草原可不会给匈奴婴幼成长的时间,也不会给妇人休养的时间,匈奴要做的,是让逃跑的匈奴沿途聚拢这些妇幼,形成匈奴前进的负担,对匈奴而言,有人口才有希望,但是对汉朝将领而言,有拖累他们就有了进攻的优势。 因为春战是过去一年的积累,他们必须尽可能打出战果,将这些转化为未来汉朝边疆的安定,尽可能减少百姓的负担,长此以往,匈奴的数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少,最终因为人口不足而灭绝。 当然汉朝也会拉拢一些匈奴人,让他们相互之间内斗制衡,减轻汉朝压力。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匈奴真的是被汉武帝击败了吗?

0 阅读:103

评论列表

Soul

Soul

9
2025-04-17 22:50

或者我换个说法,但凡匈奴牛逼到没了十多万青壮还能无所谓,人家tm还用得着掠夺?

Soul

Soul

3
2025-04-17 22:50

“只杀了”十多万青壮…不是,小便是不是对人口有什么误解,农耕时期十多万青壮已经相当于一代人了,你多牛逼的国力才能在没了一代主要劳动力的前提下还能撑得住?

幽梦入怀情亦真

幽梦入怀情亦真

幽梦入怀情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