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2月5日,血战长沙的李玉堂被枪杀于台北碧潭刑场。临死前,蒋介石亲自在判决书上批了一个“耻”字,而李玉堂同样高呼:一生为国,如此下场,心有不甘! 李玉堂1899年出生于山东省广饶县一户地主家庭,16岁时考入山东工业学校,20岁时参加五四运动带领学生抵制日货,22岁投笔从戎参军入伍在军阀阎锡山的部下当兵,然而军中的腐败和积弊,让这个热血青年一度陷入迷茫,三年后,黄埔军校的创办为他打开了新的人生之门。 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李玉堂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他的军事才能得到蒋介石的赏识,参加了第一次北伐战争,在广东军阀陈炯明的作战中表现英勇被提升为了连长,在第二次国民革命军东征作战中多次立功被提升为陆军第八团团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玉堂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1938年他临危受命,担任第八军军长,面对军中派系林立、军心不稳的局面,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整军队架构,亲自带兵训练,重建军纪军威,很快第八军在他的带领下成为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劲旅。 在长沙保卫战是李玉堂军事生涯的巅峰,他率部参加长沙保卫战,取得了三次捷战的胜利,主要是他善于利用地形优势,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布置严密的防御工事。 在与日军的作战中,他不顾个人安危,坚持亲赴前线指挥,还命令将所有的船只封闭起来,堵死后撤的退路,誓言坚决于长沙共存亡与将士同生死,正是这种与士兵同甘共苦的作风,让第八军最终取得了歼敌6000多日军的辉煌战绩。 然而,命运的转折在解放战争时期,李玉堂调任第十绥靖区司令官,受到蒋介石的命令,向山东解放军区发动进攻,然而在兖州战役中李玉堂麾下第十绥靖区全军被解放军包围歼灭,只有他自己乔装打扮逃回了南京。 1949年在海南岛上,李玉堂面临人生最重要的抉择,他的妻子陈伯兰一位出身名门的地下党员,与其内兄陈石清秘密登岛,试图说服李玉堂率部起义。 李玉堂内心充满矛盾,他对国民党的失望与日俱增,当解放军登陆海南时,他的三十二军已经四分五裂,所有的策反计划也随之破产,随后李玉堂跟随蒋介石撤退到了台湾。 最终的悲剧在台湾上演,中共地下党李刚的身份在台湾暴露被逮捕,在国民党特务的酷刑下,李刚供出了李玉堂夫妇的身份,彻底断送了李玉堂的性命,面对审判这位昔日的抗日英雄没有求饶,即便蒋介石在判决书上写下"耻"字,他依然保持着军人的尊严。 1951年2月5日,在台北碧潭刑场,李玉堂留下了最后的话语:"堂堂军人,死得其所,清清白白,无愧黄埔,"这位曾经的抗日名将,就此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 直到1983年,李玉堂才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2004年台湾方面也为其平反昭雪,历史终究给了这位民族英雄一个公正的评价。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点赞”,方便您下次看到更加精彩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感谢支持。 信源:中国军网(李玉堂)
1951年2月5日,血战长沙的李玉堂被枪杀于台北碧潭刑场。临死前,蒋介石亲自在判
戴梦维苏苏
2025-04-17 16:15:08
0
阅读: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