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直隶总督袁世凯母亲去世,他回乡葬母,哪料,袁家族长袁世敦却厌恶的说,你母亲不得入祖坟!
袁世凯身居高位,掌握着朝廷的巨大权力,然而,在家庭事务上却遭遇了挫折,甚至被家族指责为“不孝”,事情源于1901年,袁世凯的母亲刘氏去世,他打算为母亲举行隆重的葬礼,希望让她体面地安葬,但是这一想法遭到了家族的强烈反对,这场葬礼引发了长期的家族内部矛盾,最终导致袁世凯与家族彻底决裂,自此再也没有回到家乡,这起事件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复杂原因。
这场葬礼风波的起因是,袁世凯想把自己的母亲安葬到袁家的祖坟里,却被族长袁世敦一口回绝,原因在于,刘氏只是袁世凯父亲袁保中的一位小妾,按照家族的规矩,没有资格葬入祖坟,当时的袁世凯已经是直隶总督,位高权重,但在家族的礼法面前,也只能妥协,他多次和家族协商,甚至放低姿态请求,袁氏家族仍然不答应,坚决反对刘氏进入祖坟。
袁世凯最终不得不屈服,在他祖坟不远的地方重新选了墓地,他为母亲操办了一场极其铺张的葬礼,以此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反抗,这场葬礼与其说是为了哀悼逝去的母亲,不如说更像是在向整个家族公开决裂,自此以后,他和家族的关系彻底破裂,再也没有回到过家乡。
袁世凯的生母刘氏,最初是袁家的普通女仆,后来,一次意外的机会,她被袁保中收为妾,相传,有一天袁保中饮酒后,让刘氏替他洗脚,不经意间,他发现自己脚底有一颗痣,并说这是福气的象征,刘氏回应说,自己脚底有两颗痣,袁保中对此感到好奇,让她当场脱下袜子确认,果然,刘氏脚底长有两颗痣,袁保中认为这是上天注定的缘分,于是正式纳她为妾。
刘氏生了袁世凯,因为儿子有成就,她的身份也跟着提高了,晚年生活过得很富裕,享受到很多福气,活了九十岁,但她始终是妾室,这个身份使她去世后不能葬入袁家的祖坟。
在古代,妾室的地位十分低下,她们的处境如同奴婢一般,鲜少有人格上的尊重,甚至,她们可以像物品一样被随意赠送或者买卖,祭祀祖先的事情,她们没有资格参与,去世后也不能葬入家族墓地,即使生育了子女,这些孩子在名义上也必须认正妻为母亲,妾室本人没有任何财产继承的权利,而且随时面临被正妻赶出家门的风险,晚年生活往往十分凄凉。
更可笑的是,有些家族的家训反而把宠爱小妾看作是家族走向衰落的预兆,由此可见,传统礼教对妾室的压迫和轻视是多么的根深蒂固。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分明,其中嫡庶的区别特别重要,西周时期建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主要是为了维护家族的稳定和财产的顺利传承,但同时也使得庶子的地位变得越来越不重要,甚至被边缘化,在财产分配方面,早期嫡长子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庶子能够获得的财产份额很少,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种制度安排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家庭关系。
在唐宋时期,法律上开始倾向于让嫡子和庶子公平地分配家产,这确实是社会的一大进步,而科举制度的实行,更是打破了过去由门阀士族控制的官员选拔局面,让庶出的子弟也有了向上发展的机会,“重视才能选拔人才”的理念慢慢地取代了以前“只看出身血统”的观念。
重新审视袁世凯母亲的葬礼风波,它不只是袁家内部的矛盾,更暴露了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及对妾室的歧视,袁世凯的做法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孝”,但背后是他对母亲的真挚感情,以及对不合理社会习俗的挑战和反抗。
尽管如此,我们也要认识到,袁世凯对母亲的孝顺不能掩盖他的过错,他窃取辛亥革命的成果,妄图恢复帝制,这些都是不可饶恕的历史罪行,他既有为人子的一面,又有作为历史罪人的一面,值得后人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