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张治中因缺钱,就让儿子去找傅作义借钱,此事被周总理知道后,周总理说:“此事是我们不对,给他6千元吧!”
1949年1月,蒋介石正式下野。
蒋介石下野后,由李宗仁担任代总统,这时,三大战役已经结束,北平已经和平解放,李宗仁知道国民党大势已去,再打下去,国民党注定落败。
出任代总统的李宗仁,就想和解放军谈判。
为此,李宗仁派出了张治中,张治中与中共的关系尚可,尤其是,他和周总理的关系很不错。
早在黄埔军校的时候,张治中就认识了周总理,那时,周总理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经常给学生们讲课,对于周总理讲的内容,张治中有着浓郁的兴趣,就多次去听,并被深深吸引了。
张治中甚至向周总理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周总理认为,张治中现在是国民党的高级干部,而这时国共是合作关系,让张治中加入我党,属实不妥。
被拒绝后,张治中深感遗憾,但同时,他也被周总理的远见所折服,因此,尽管张治中并未成为我党的一员,却一直和周总理、中共保持密切关系。
在中共和国民党的谈判中,国民党的代表大多都是张治中,而我党的代表,很多时候都是周总理。
比如在西安事变中,就是张治中代表了国民党与我党进行谈判,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前,诸多事宜,也是我党和张治中谈判的。甚至在重庆谈判中,都是张治中代表国民党与我党进行谈判。
因为相识的时间久了,接触的次数多了,加上张治中崇拜周总理,他和周总理的关系就比较密切。
正因如此,李宗仁上台后,想找人和中共谈判,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张治中。
张治中认为,如果国共能坐下来谈判,和平解决问题,对中国的老百姓,将大有裨益,就听从李宗仁的安排,带了谈判小组去了北平和我党谈判。
但北平谈判,国民党的诚意,并没有达到我党的预期,尤其是在战犯的问题上,双方根本谈不拢,在中共列出的战犯名单上,包括了李宗仁、蒋介石等人。而不管是李宗仁还是蒋介石,显然不可能接受这份战犯名单,故而这次谈判,注定不会成功。
出于对张治中的欣赏,在北平谈判期间,周总理曾单独找到了张治中,让他不要回南京了。
起初,面对周总理的劝说,张治中无动于衷。
但周总理只用了两句话,就说动了张治中。
“你还是封建道德!”
“你为什么只对某些人存幻想,而不为全中国人民着想?”
周总理的这两句话,就改变了张治中的想法。
不过张治中的家人还在南京,如果他不回去,他的家人就会有危险,这是张治中的一大顾虑,谁知周总理听说了张治中的顾虑后,就请他去机场。
到了机场后,张治中却看到了他的家人,原来,周总理已经明白了张治中的顾虑,他知道,如果不安排好张治中的家人,张治中是不会留在北平的。
所以周总理就委托南京的地下党员,让他们想办法把张治中的家人送上飞机,带到北平。而南京的地下党员很是给力,成功完成了周总理交给他们的任务,这样,张治中才能在机场见到他的家人。
看到家人都来到了北平,张治中不好再说什么,他只好答应周总理,留在北平,不回南京了。
在北平住下后,张治中很快发现了一个让他尴尬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他没钱了。
张治中到北平谈判时,没想着久住北平,按照张治中的想法,哪怕谈判谈不拢,他也会回南京,故而去北平谈判的时候,张治中并未带太多钱。
除此之外,张治中在北平并无什么财产。而张治中还有一大家子人需要等他养活,日常开销很大,这就导致,张治中身上的钱财,很快就用完了。
如果没钱,一家人可就要饿死了。
而张治中想到的办法,那就是借,毕竟,现在北平中有不少他的好友,向他们借点钱,还是没啥问题的。唯一的问题就是,张治中拉不下面子。
不过最终,张治中还是向生活低了头,他叫来了自己的儿子,让他去找傅作义借钱。
张治中借的不多,只要200多块。
当张治中的儿子去找傅作义,傅作义听说了张治中面临的困境后,直接借了500块钱。
不久,张治中儿子找傅作义借钱的事情,就被周总理知道了。周总理听说此事后,有些愧疚。
在周总理看来,他光顾着留下张治中,却没有考虑到他的生活,这件事情是他考虑不周。
于是,周总理就亲自写了一封道歉信,并派人给张治中送去。除了道歉信之外,周总理还托人给张治中送了6000元现金,以此解决张治中的生活问题。
张治中看完周总理的道歉信,又看到周总理给他送了这么多钱,一时之间也是感动万分。
1969年,张治中去世的时候,周总理就下令,给张治中举办一场隆重的葬礼,不仅要求党内同志踊跃参加,还允许原国军将领参加张治中的葬礼,甚至连日理万机的周总理,也专门抽出时间参加。
要知道,在党内,除了一些重要领导人外,周总理是很少参加别人的葬礼的,而这次,周总理却破例参加了张治中的葬礼,由此可见两人的交情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