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55军副军长李宏垠,拿着手枪在谅山前线巡察。他带着几名指战员,一身戎

墟史往事 2025-04-17 14:11:22

1979年,55军副军长李宏垠,拿着手枪在谅山前线巡察。他带着几名指战员,一身戎装,拿着手枪,一边走一边警惕的四处查看。看得出来,能够拿下这场战斗的胜利,大家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属“谅山之战”最为惨烈。我军以巨大的代价拿下谅山,也相当于拿下了越南首都河内的最后一道屏障,这也让不知天高地厚的越南心惊胆战。 谅山地区位于越南北部,靠近中越边境,与中国广西省相邻,地理位置至关重要。这一地区山峦起伏,丛林密布,给人一种天然的防御优势。越南自古便在此进行战略布防,开挖了大量的猫耳洞,防守工事极为复杂,因此,谅山成了一个难以攻克的地方。 谅山的地理重要性不言而喻。南边的广阔平原一直延伸至越南的首都河内。这个地理布局意味着,若谅山防线失守,河内将直接暴露于敌人进攻之下,越南北部将难以再设防。 我国军队的目标明确,那就是以最小的代价夺取谅山,为接下来的进攻创造条件,并最终达到惩戒越南的目的。为了确保这一战略目标得以实现,我军在战争爆发前便对越南北部展开了精心的布局,特别是在高平和同登等地,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自开战以来,我军的进攻迅速推进,仅用9天便扫清了越军在谅山外围的据点,为最终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越南军队的顽强抵抗并没有因此而崩溃。尽管在小规模的冲突中屡屡失利,但他们依托地势和防守工事。 越南军队凭借美苏两国提供的武器装备,以及在谅山一带构筑的密集防线,给我军的推进带来了极大的阻力。暗堡、地雷和狙击手成为我军在进攻过程中无法忽视的威胁。 面对这种复杂的战场环境,许世友将军决定改变原本的进攻策略。为了打破僵局,他命令部队优先占领扣马山和417高地,借此控制有利的地形。 在执行这一命令的过程中,我军遭遇了更为严峻的挑战。进攻途中,浓雾弥漫,视野受限,使得我军难以精准判断方向,敌人利用这一时机进行反击。尽管如此,部队依旧坚定执行命令,成功穿插敌人防线,对扣马山和417高地形成前后夹击,最终夺取了这两座战略高地。 胜利后的部队发现,越南军队储备的粮食上竟然印有中文字样,这些粮食正是当年我国捐赠给越南的物资。这一发现令前线战士感到愤怒,他们无法理解越南人为何在享受中国援助的同时,却选择与中国为敌。 然而,越南的无耻行为远不止此。在我军进占谅山外围之后,越南竟然不惜使用化学武器对我军进行攻击。毒气作为一种残忍的武器,一直被国际社会所唾弃。任何国家在战争中使用此类武器,都将承担巨大的国际声誉风险。 最初,许世友将军并未预见到敌方会使用毒气,而当得知伤亡人数远远超出预期时,他急忙询问原因。得知越南人使用了毒气后,许将军的愤怒无以言表。 他深知,这场战斗已经变得异常严酷,为了报复越南的卑劣行为,他下令炮兵部队将谅山地区完全摧毁,务必不留下任何建筑。 于是,我军的300门大炮迅速展开了猛烈的轰击。不到半小时,约两万发炮弹倾泻在敌人的阵地上,造成了越南守军的巨大损失。炮火的覆盖几乎没有间断,越南军队无力应对,仅有的防线很快被压垮。 经过连续不断的打击,我军逐步接近敌人阵地。谅山守军未能承受如此强大的攻击,许多敌兵在炮火中阵亡,剩下的只能狼狈地逃入掩体和地下洞窟。随着敌人的防线被突破,谅山地区很快被我军完全控制。 尽管越南方面对外宣称我军仅占领了谅山的新城区,而老城区仍在他们手中,这一说法显然并未能够改变战争的实际局面。新城区的占领,实际上意味着我军已经接近了战略目标——直逼河内。为了避免越南继续狡辩,我军迅速转向了进攻老城区的计划。 中央军委迅速做出了决策,允许我军继续向前推进,跨越奇穷河,向越南的首都河内进发。这一指示使得战局发生了转变,越南军队的第三师在河内的防守即将遭遇到更大的压力。 第三师刚从谅山撤离,尚未得到有效休整,就接到命令要求其坚守河内。然而,河内平坦的地形并不适合防守,越南军队丧失了在谅山时所依赖的天然屏障。 面对我军如潮水般的进攻,他们的防线很快被击溃,最终整个第三师几乎全军覆没。越南的防御系统和精锐部队失去了威胁,而我军则继续稳步推进,向着河内进发。 随着战局的发展,越南的情况变得更加严峻。然而,这一系列军事行动并非是为了扩张领土,而是为了教训越南,维护边界安全。经过充分的震慑后,中央军委做出了决策,指令我军逐步撤回。

0 阅读:0
墟史往事

墟史往事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