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蒋梦麟执意要与发妻离婚,妻子含泪凝视着他说道:"你迟早

趣叭叭 2025-04-17 14:02:01

1928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蒋梦麟执意要与发妻离婚,妻子含泪凝视着他说道:"你迟早要后悔的!"蒋梦麟不以为然地笑道:"能与挚爱相守,此生无悔!"然而造化弄人,这位如愿以偿的大学者,最终竟真尝到了悔不当初的滋味。 1963年台北荣民总医院的病房里,76岁的蒋梦麟盯着天花板发呆。护士刚给他打完止痛针,可这位曾经的北大教务长却突然抓住女儿的手:"我梦见你母亲了,就是孙家的那位..."女儿还没反应过来,老人又喃喃自语:"当年那封联名信,胡适他们说得对..."走廊上传来高跟鞋声,他立刻松开手,紧张地望向门口——这是徐贤乐来探视的时间。 时钟拨回1928年北京的冬天。北大教授高仁山被军阀枪决的消息传来时,蒋梦麟正在整理教务文件。墨水盒"啪"地打翻在刚拟好的课程改革方案上,就像他此刻乱糟糟的心情。作为留美归来的教育学博士,他见过芝加哥的刑场,却没想到挚友会倒在北平的乱枪下。"蒋先生,这是高教授的遗物清单。"办公室门口站着个穿素色旗袍的年轻女子,眼圈通红却腰背笔直。陶曾谷递文件的手很稳,可蒋梦麟注意到她袖口有未干的泪痕。 接下来的三个月,这个画面总在蒋梦麟眼前闪回。他帮陶家争取抚恤金时,发现这个女子能流畅阅读英文原版《教育心理学》;去送救济粮时,看见她家书架上摆着和自己相同的杜威著作。有天傍晚清点遗稿,陶曾谷突然说:"仁山常说您批注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最透彻。"窗外的夕阳把她的侧脸镀上金边,蒋梦麟心头猛地一跳。 这种隐秘的情愫在1930年夏天爆发。当蒋梦麟把离婚启事塞进北大校刊编辑部时,值班的学生吓得打翻了墨水瓶。"蒋先生,这...这要登在学术版还是公告栏?"学生盯着"因性情不合自愿解除与孙玉书女士婚姻关系"的字样直结巴。第二天,哲学系主任马叙伦在教授休息室拍着报纸冷笑:"帮故友照顾遗属?照顾到离婚书上去了!" 原配孙玉书的反应出人意料。这个缠足妇人安静地听完丈夫的解释,只问了句:"孩子们寒假还能回余姚老家祭祖吗?"得到肯定答复后,她拖着笨重的皮箱走出蒋宅,临别时突然转身:"你书房第三个抽屉里,有仁山兄去年送你的钢笔。"这句话让蒋梦麟在台阶上僵了半小时——那支笔正是高仁山托陶曾谷转交的。 与陶曾谷的婚姻持续了二十八年。这个会弹钢琴的新派夫人,陪他经历过西南联大的炮火,在台湾帮他校对过《西潮》手稿。但1958年胃癌带走了她,也带走了蒋梦麟眼里的光。葬礼上,胡适发现老友把西装纽扣系错了位,致辞时竟念成了陶曾谷最爱的济慈诗句。 1961年的某场酒会上,53岁的徐贤乐端着香槟坐到蒋梦麟身边:"蒋公,《西潮》里说中国人像溪水,总能找到出路呢。"这句话像把钥匙,突然打开了老人尘封已久的话匣子。两个月后,当胡适收到结婚请柬时,气得把茶杯砸在《自由中国》杂志社的地板上:"那女人前夫是杨杰将军!她分走的抚恤金够买半条重庆南路!" 婚后的现实比流言更残酷。蒋梦麟摔断腿住院时,发现存折上的数字莫名其妙少了两个零。他躺在病床上给徐贤乐写便条:"医药费单据请交予秘书处理",得到的回复是张百货公司的貂皮大衣发票。1963年的离婚官司闹得满城风雨,法庭最后判他支付50万台币赡养费——相当于北大教授三十年的薪水。 临终前夜,蒋梦麟突然要纸笔写遗嘱。护士看见他颤抖的手反复涂改同一个数字,最终定格在"孙氏子女教育金"后面跟着的七位数。清晨换班时,实习医生发现老人枕头下压着三样东西:陶曾谷的钢琴演奏会节目单、徐贤乐的离婚协议副本,还有张泛黄的北大教职员合影——照片里高仁山正指着黑板上的"伦理"二字侃侃而谈。

0 阅读:89
趣叭叭

趣叭叭

趣叭叭